长沙郡府。

“废物!”

“王睿就是个废物!”

“手握一州之兵,竟能让眼皮子底下的重城丢了。”

“领一州之骨干,竟会被贼人挫败,还险些被生擒,真是丢人现眼!”

孙坚冷声嘲笑,言语之中尽是蔑视。

校尉程普则翻看着几张前方送来的战报,随后抬头道:“这刘起用兵倒是颇为大胆。”

“常规战术,我都看过了。”孙坚轻轻摇头,道:“纵有大将之才,也需时间成长。别看他手底下号称万余人,拥众数十万,但真的能上战场厮杀的,能凑出几千已不错了。”

“这样的家底,拿什么跟我麾下五千精锐对战?”

长沙境内,包括东、南两个方向,都多有蛮族,时生叛乱。

所以朝廷才让孙坚这个强人驻扎在此,经常出兵讨平叛逆和蛮寇。

为此,他手下维持着五千人的军队。

其中有两千是他从江东和扬州之地带出来的百战精锐,剩下的除了长沙本地募集的汉兵之外,还有降服的蛮族勇士。

这些人久经战火,且是操练多时的老兵,战斗力十分强悍。

单论军队质量而言,哪怕那个起贼再有逆天练兵之才,在短时间内也不可能超过自己。

至于部下程普、韩当、黄盖等人,不说是万人敌,那也是疆场里淘换出来的勇战宿将。

所以,硬实力对比上,孙坚很有信心,他麾下将领与军士亦然。

虽有如程普这样的人生性谨慎,并不会轻视对手,但要说让他们太把刘起当回事,那也不大可能。

众人点头之间,门外送来了祖茂的回信:黄祖答应此事,但有可能会召王睿同至江夏。

“王睿那个废物,只能坏事!”孙坚哼了一声。

“受制于地形,在江夏一带开战,兵多不占优势,他来起不了多大作用,只能阻碍我们,亦或分功。”

说话的是黄盖。

黄盖出身零陵黄氏,也是当地豪强家族,对此认识颇深。

“王睿优柔寡断,一时间还不会过来。”

“不过,我们也得抓紧时间!”

孙坚手按佩剑,转过身来,目中精光落在黄盖身上:“传令下去,全军准备开拔!公覆,你领本家部曲和一营蛮兵先行,务必尽早抵达安陆,以免局势生变!”

“德谋、义公,你们也下去准备,各部抵达后,立即出发!”

“君理,辎重之事,便交给你了。”

众人齐声称诺。

君理即朱治,早年为县吏、州从事,后跟随孙坚征战四方,此刻担任他的副手。

从长沙郡治临湘出发到安陆县,足有一千余里,按照一日一舍的行军速度计算,大军少说得走四十天。

好在沿途有河流水运,可以提高军队速度。

而黄盖部又是轻装急进,沿途都已打点好了,不必等粮草辎重,可以使速度大大提升。

如此大规模的兵马出动,自然瞒不过各处的贼寇们。

他们大松一口气:孙坚这厮实在恐怖,像乌云一般压在他们头顶,让他们喘不过气来。

同时又忍不住幸灾乐祸:南阳贼也倒大霉了!

这些年,孙坚转战南北,除了在凉州因战法不同吃了大亏之外,在南方几乎战无不胜!

朗陵县。

这个县属天下第二大郡汝南郡郡内,但位置紧靠南阳和江夏两郡,属三县交接之处。

朗陵县以西,紧靠南阳的一个山坳内,娄圭正在和一个青年男子交谈。

“文达何必犹豫,难道我娄圭的信誉便如此不值钱么?”

“子伯公哪里话。”

李通连连摇头,随后叹道:“此事事关我麾下两千余户人口性命,岂容半点疏忽?”

“我今在朗陵,半豪半寇,但刘将军的大名我也是听过的。”

“短短时日,雄据半郡,拥众数十万,无论胆魄还是能力都胜我远矣。”

“他因此名动天下,也因此引起朝廷注意,如今谁人不知,朝廷要发三路强兵讨伐于他呢?”

“我李通若是孤身一人,随他便随了,但毕竟关系着数千户的性命,哎!”

娄圭没有放弃,继续劝说:“朝廷大变,卢中郎这路兵只在朝臣口中,难至南阳。”

“至于荆州刺史王睿之兵已被襄阳堵住,也已成空。”

“如今唯有江夏一面,只需文达稍作配合,便是江东猛虎,也要俯首于南!”

“文达既能做一番大事业,又能报黄祖之仇,何乐不为呢?”

李通听了,只是苦笑,并不作答。

“莫非文达有所怀疑?”娄圭追问道。

“不错。”李通未在扭捏:“襄阳之事,只是道听途书,未敢轻信。”

朗陵和襄阳,中间恰好隔开的都是刘起地盘。

而刘起又想要招揽李通,让人放出假消息迷惑他,这种可能性还是极高的。

“那要怎样,你才能相信呢?”

恰好这时,茅屋外响起一道声音。

李通神色安然,缓缓回头。

只见门口走进来三道人影,为首一人身高八尺,甚是英俊,目若璨星,面带和煦笑意。

在他身后两人则稍矮一些,但却是李通熟人,尤其是蔡通!

“这便是我家主公,扶汉将军刘云天了。”娄圭连忙介绍。

李通打量着刘起的时候,刘起同样在打量这个曹魏重将。

现在的李通极年轻,只有二十出头年纪,腰背笔直,像是一头长松。

他原先安静的坐在那,背后插着一杆大槊,神情放松,但周围的风吹草动都会被他敏感察觉。

他与娄圭在此秘谈,只在外面摆了几个看风的,连一个随从都不带。

可见,他对自己的武勇十分有信心!

在历史上,此人在投靠曹操后,为曹操镇守汝南抵挡张绣。

曹操宛城大败之后,李通接应并大破前来追击的张绣。

曹操和袁绍对抗期间,汝南、兖州之人多暗通袁绍,唯有李通坚定不移,执守忠节。

因他自拥部曲,所以在曹操手下也是较为独特的重将。

听到来人便是刘起,李通同样大为吃惊,急忙起身见礼。

他知道刘起年轻,但未曾想竟跟自己年岁相仿。

李通一直认为自己也算乱世豪杰,毕竟能打下一片家业也不容易。

可现在跟面前人一对比,那真是差如天壤……

“李通见过刘将军!”

“不必如此!”

刘起连忙还礼,同时笑着道:“听说文达在襄阳也有故交好友,所以我将他们请来了,陪你喝上一杯。”

李通正想询问此事:“蔡兄弟缘何到此?”

其实他想问的是:蔡通你这比怎么跟这大反贼混到一块了!?

虽然李通也算半个贼寇,但他终究没有立起旗帜来跟朝廷对着干。

所以对于刘起这种人,他是既敬佩,又忌惮。

“襄阳早已破了,蔡家举族归附将军。”

“动身之前,我们还在襄阳城下击破了刺史王睿,还险些将他生擒了。”

“这厮气不过,拉着近万大军来攻城,除了丢下一地尸体,连块城砖都啃不下来。”

蔡通哈哈大笑。

李通骤然而惊,哗的一下站了起来:“此话当真!?”

扶汉军真的夺了坚城襄阳?

还把自己的粮食东家蔡家给收了?

他们还挫败了州刺史的大军!?

他还是有些难以相信。

“初次见面,略备薄礼。”刘起挥了挥手。

桌子上多出了几个物件。

其一是襄阳城县令赵清的印绶;其二是王睿军败时跌落的刺史大旗;其三是蔡灵和蔡家高层的亲笔信……

这由不得李通再怀疑了。

合上信后,李通只觉心头拔起一道骇浪。

那浪越涌越高,逐渐将其吞没。

他再看向坐在对面的刘起,只觉得这个和自己年纪相仿的青年。

微笑之下,深不可测,犹如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