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安那道石破天惊的“战书”,并未能阻止风暴的加剧,反而像是往滚沸的油锅里泼进了一瓢冷水,瞬间引发了玉石资本及其背后势力更加猛烈、更加不择手段的反扑。

接下来的几天,深蓝集团面临的形势急转直下。

玉石资本的指令,如同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场针对深蓝集团的多维度、立体化绞杀迅速展开,其猛烈和精密程度,远超之前的舆论风波。

最先感受到彻骨寒意的,是资本市场。

“深视技术彻底破产:一份来自前核心工程师的深度剖析”——这份报告声称引用了“不愿透露姓名的前深蓝核心工程师”的证词,详细“揭露”了“深视”AI架构中存在大量抄袭“洛厄尔”实验室早期论文的“铁证”,并断言其核心技术“毫无创新,只是拙劣的模仿和拼凑”。

“深蓝集团:隐藏在科技光环下的财务黑洞”——另一份报告则从财务角度发起攻击,通过极其复杂和误导性的模型分析,声称深蓝的研发成本被严重低估,现金流濒临断裂,并暗示公司存在“表外负债”和“关联交易输送利益”的嫌疑,结论是“资不抵债,破产在即”。

“管理层集体沉沦?深蓝CEO宋安或涉嫌欺诈与不当交易”——最恶毒的一份报告,直接将矛头指向了宋安个人。

报告捕风捉影地引用“内部消息”,描绘宋安为了抬高市值,明知技术存在侵权风险,仍强行推动项目上线,并可能在早期融资中存在不实陈述,影射其“涉嫌证券欺诈”。

这些报告通过精心选择的渠道,在开盘前瞬间铺满了所有主流的财经媒体和交易平台论坛。恐慌如同瘟疫般蔓延。

几乎与资本市场猎杀同步,国际媒体上的攻势也升级了。

之前还相对克制的质疑性报道,如今被大量细节丰富、极具画面感的“内部员工爆料”所取代。这些报道巧妙地避开了直接的法律风险,采用“据一位要求匿名的深蓝前研发团队成员透露”、“一位与宋安工作关系密切的现任高管表示”等模糊信源,内容却极具杀伤力。

某家在全球科技界颇有影响力的媒体刊登长文,详细描述了“深蓝如何通过反向工程‘洛厄尔’实验室泄露的早期代码片段,并系统性地篡改研发日志和时间戳,以制造原创假象”。

文章甚至“引用”爆料者的话,描绘了霍桑博士在内部会议上“默许甚至鼓励这种灰色行为”的场景。

另一家以调查报道闻名的媒体,则聚焦于“深蓝的企业文化”,通过所谓的“多位前员工”证词,将宋安描绘成一个“独裁、多疑、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领导者,声称他营造了一种“恐惧氛围”,迫使员工默许甚至参与“技术剽窃”。

更有甚者,开始挖掘宋安的私人生活,暗示其奢侈消费与公司收入不匹配,影射其可能挪用了公司资金。

这些报道如同精心编织的毒网,每一根丝线都带着恶意的粘稠,将“深蓝”和“宋安”牢牢困在“骗子”、“窃贼”、“黑心企业家”的叙事框架内。公众的情绪被轻易煽动,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对深蓝和宋安的口诛笔伐。技术的真相在情绪化的浪潮中被淹没,深蓝的品牌声誉遭到了毁灭性打击。

舆论的狂风暴雨,迅速转化为商业前线的实质损失。

最先顶不住压力的是那些处于观望状态的潜在大型客户。一家原本计划采购“深视”系统用于其全球物流网络的电商巨头,正式发函通知深蓝,“鉴于目前复杂的知识产权争议和舆论环境,为避免不必要的商业风险,决定无限期推迟合作洽谈。”

这仿佛是一个信号。紧接着,如同多米诺骨牌倒下,多家已经签署了初步合作意向书的重要客户,无论是国内的制造业龙头还是海外的互联网新贵,都纷纷发来了暂缓执行或重新评估合作的通知邮件。深蓝销售团队的电话从忙碌变成沉寂,再到后来,甚至是他们主动打出去的电话,也常常被对方以各种理由搪塞或直接拒接。

几家关键的、提供“深视”AI芯片核心定制单元和特殊传感器的供应商,几乎在同一时间,以“收到风控部门提示,需进行合规审查”或“生产线调整,产能暂时无法满足”等官方但牵强的理由,通知深蓝将暂停零部件供应。

其中一家M国供应商的亚太区总裁,在与深蓝采购总监的一次私人通话中,隐晦地透露:“我们承受了很大的压力,来自……某些方面。很抱歉,在事情明朗之前,我们无法冒险。”

商业前线的全面停滞,意味着深蓝失去了造血能力。研发投入巨大,员工薪资、服务器费用、日常运营开销如同吞金兽,而收入端却骤然归零。现金流的压力,像不断上升的水位,即将淹没公司的呼吸口。

就连霍桑视为最后堡垒的实验室,也未能幸免。

穿着不同部门制服的市场监管、知识产权局,甚至网络安全办公室的调查人员,开始频繁“光顾”。他们手持正式的调查函,要求“依法配合”,调阅“深视”项目从立项到现在的所有原始实验数据、代码提交记录、版本控制日志、内部技术讨论邮件……

手续齐全,态度也算得上“客气”,但其频率和针对性,让霍桑和他的团队感到窒息。一次调查可能就要占用几个核心工程师一整天的宝贵时间,去整理、解释海量的技术文档。调查人员提出的问题,往往非常刁钻和内行,明显背后有精通AI技术的人在指点。

“他们这是在假借调查之名,行技术窥探和研发干扰之实!”一位年轻的研究员在又一次被迫中断实验后,忍不住愤怒地低吼。

霍桑看着实验室里日益沉闷的气氛,看着同事们眼中逐渐失去的光彩和取而代之的焦虑与疲惫,心中充满了无力的愤怒。他知道,这些行政手段是玉石资本组合拳的一部分,目的就是拖慢他们技术自证和法律反击的准备进度,从内部瓦解他们的斗志。

一种悲观和绝望的情绪,如同灰色的霉菌,在深蓝集团内部悄然滋生、蔓延。公司内部论坛上开始出现质疑管理层应对能力的匿名帖子,甚至有小道消息流传,说有核心技术人员已经开始偷偷更新简历。

霍桑看着屏幕上那些恶意满满的报道,看着实验室里同事们焦虑不安的脸,看着不断传来的坏消息,他心中的愤怒如同炽热的岩浆,在胸腔里奔腾咆哮,却找不到喷发的出口。

他试图用更详尽的技术报告、更清晰的架构图去反驳,但在那铺天盖地的舆论洪流和资本绞杀面前,他的声音微弱得如同蚊蚋。

他再一次深刻地体会到了那种无力感——在资本和权力的野蛮力量面前,技术的严谨与逻辑,显得如此苍白。

他冲进宋安的办公室,想要说些什么,却看到宋安正站在落地窗前,背影依旧挺拔,但霍桑似乎能感觉到那挺直的脊梁上所承受的千钧重压。办公桌上,堆放着最新的舆情简报和断崖式下跌的股价走势图。

“宋先生,他们……他们这是要置我们于死地!”霍桑的声音因为愤怒和激动而微微颤抖。

宋安缓缓转过身,他的脸上看不出明显的情绪,只有眼底深处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以及更加坚毅的光芒。“我知道,霍桑。这才是他们真正的面目。当巧取不成,便转为豪夺,无所不用其极。”

“难道我们就只能这样眼睁睁看着吗?”霍桑不甘地握紧了拳头。

“当然不。”宋安的声音很轻,却带着斩钉截铁的力量,“我们在准备反击。法律团队已经在收集他们操纵舆论、散布虚假信息的证据。技术团队,我需要你们拿出最终极的、无可辩驳的‘王牌’。”

就在这时,宋安放在桌上的私人手机响了,那是一部样式古朴的卫星电话,屏幕上闪烁着一个没有存储的名字,但宋安看到那个号码时,眼神微微动了一下。他对着霍桑摆了摆手:“你先去忙吧,稳住团队,告诉大家,天塌不下来。”

霍桑欲言又止,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带着满腹的忧虑和一丝对宋安的信任,退出了办公室。

宋安走到办公桌前,拿起那部卫星电话,按下了接听键。

“爸。”他对着话筒说道,语气平静,听不出波澜。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沉稳、略带苍老,却蕴含着不容置疑权威的声音,正是宋安的父亲,宋氏家族的掌舵人,宋宁。

“宋安,深蓝那边的情况,我都知道了。”宋宁开门见山,没有多余的寒暄,“动静闹得不小。玉石资本,还有他们后面那几个跳梁小丑,手段是越来越下作了。”

“嗯。”宋安应了一声,走到窗边,看着楼下如同蝼蚁般穿梭的车流,“都在预料之中,只是比想象中更狠一点。”

“需要家里做点什么吗?”宋宁的语气很平淡,仿佛在问今天天气如何,“玉石资本那点体量,在你老子我眼里,还不值一提一个电话的事情,就能让他们消停一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