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的人很多,有参加活动的嘉宾,也有特邀人士,最初张明一个人坐在角落,这会儿大家都看到他了过来寒暄,一时之间,王旭想再凑到张明身边说话也不容易,高班主更是拉着张明到处打招呼。王旭只好等在一边。

张明和高班主谁都没有提及过步千璇的身份,但有些事,就是可以做到心照不宣,此刻的高班主和张明就是如此,而高班主几次从王旭的身边把张明拉走,仿佛也给了张明某种暗示。高班主心里什么都明白,他也是聪明人,和王旭不一样的聪明人。

王旭身边围绕着一些业余爱好者,都是经常听江南丝竹,听得年头多了,里面的乐子也多少明白一些,江南丝竹最讲究的是一起搿丝竹中的变化乐趣,总有一些人虽然在某个圈子的边缘,却乐在其中,王旭是这样的人,他身边就自然聚拢着一批这样的人。王旭就对人家说:“这么个小活动,张明居然也来了,看来,台上那个女孩子不是普通人啊。”表演的时候,很多人都看到了步千璇这张陌生的面孔,自然是知道王旭在说谁。

“是不是未来儿媳妇呀?儿子也在台上呢。”有人笑着说道,常听江南丝竹表演都认得张明,也对张池羽有点印象。

“哎哟,那可真是……冤家路窄。”也不知道王旭是故意的,还是无心地说了这么一句。

“冤家路窄?”有位老阿姨听到了,脸上顿时绽放出兴趣盎然的笑意,人们总是对八卦特别有求知欲,“谁和谁是冤家?”

王旭反倒故作深沉地皱起眉头,“哎呀呀,瞧我这张嘴,话可不能乱说,我也是猜的。”

明知话不能乱说,他还故意这么说,吊足了围观群众的胃口,特别是一些不能明辨事非的人。“你猜的多半都不是猜呀,快说说。”有人添了一把火。

王旭迟疑了片刻,还是摆了摆手,“不能乱说,不能乱说。”可脸上那奇怪的笑意,足足能撑起一部戏。他这表演的天赋,暗示了那些喜欢捕风捉影的人。没人能说出王旭到底在这件事上说了什么,他一直在强调不能乱说,所以他身正不怕影子邪,一副君子的模样,坦荡得很。

很多人高明就高明在此,王旭不得不说是个人物。

“原来是张明要捧儿媳妇呀。”有人也在断王旭的章,曲王旭的意。

这可不是王旭真实的意思,他连忙说,“不要乱讲好伐,我什么时候说是儿媳妇啦?”

“这不是很明显吗?儿子带着个陌生的女孩子表演,高班主那么热情的介绍。高班主是谁啊?那可是人精。”有人跟着起哄了。

“哎哟,这个女孩子的来头可不简单。”王旭有意无意地放出一两句,引导着大家的思考方向,但还是那句话是你们自己想出来的,可不是他王旭说的。

“不简单?你是不是知道什么啊,别卖关子嘛,说说呢。”那位好事的阿姨忍不住了,直接问王旭。

王旭可不吃这一套,他仍然一副略有所思的样子,故作高深地说:“我也是猜的,没证实之前不能乱说,我只是觉得她看着眼熟,和张明他们那一代的几个江南丝竹演奏得好的人面孔有点像。”

围观群众陷入短暂的沉默。这便是在思考了,从他们的记忆中搜寻那些老面孔。王旭的目光在那些人的脸上扫过,这几位江南丝竹的老发烧友,只有一位应该认识步柏轩和白婷汐。白婷汐当年可是一顶一的美人儿,见过的很难忘记,特别是男士,而显然,王旭从那位男发烧友的脸上、眼睛里看到了一点点光芒在汇聚,不禁淡淡地笑了。

“白婷汐!”不负所望,那老发烧友抬手指着台上,兴奋地说出这个名字。

王旭没有否认,那就是说明他口中的猜测就是那老男人说出来的答案。瞧,王旭就有这样的本事,最后此事与他无关,因为他什么也没说,他只是随意的猜猜不作数的,是别人说出白婷汐的名字,可不是他。生活中这种人很多,能左右别人,影响别人思考,所以王旭是个聪明人,这一点毋庸置疑。

“别说,还真像,看来真是,哎呀,啧啧啧,作孽呀。”那好事的阿姨,代入感极强地换上作孽的表情,两只手叠在一起捶了两下。

也有不知道那段历史的人,听出这其中一定有故事,伸过头来问:“这里边有啥故事?”

“这是上一代的事了,我也是听说的,那女孩儿的父亲二胡拉得最好,和当年的最美的江南丝竹琵琶乐手白婷汐是男才女貎的一对儿,不知怎么突然出了车祸,听说男的死了,女的残疾了,女的还怀着孩子失踪了。难道真是她的女儿回来了?那张明……”那阿姨讲得津津有味儿,当了一回王旭的枪,把这点往事,或者说王旭引导过一时的往事当成真事儿说了出来。

王旭很满意,嘴角半扬着,这个故事的续集马上就要上演了,他又成功地策划了一场好戏。看他张明怎么办?王旭和张明并没有什么矛盾和仇恨。他这个人只是单纯地喜欢看是非,没有是非就要搬弄出一点是非,这样的人生好戏,才精彩,唯恐天下不乱。老话说,损人多为利已,他是损人不利已也快活,这种人真是坏到骨子里去了,可偏偏人家自称什么坏事也没干过,特别懂得杀人诛心,人言可谓的权谋之道,若是真给他个舞台,不知会怎么样?世间仍然是公平的,总不会让这样的人得道,所以他也很难升天。只可惜,非要有人会被他这样的人折磨。

高班主把张明拉到一边低声说了几句,“王旭这张嘴恐怕又要乱说,你小心点。”

张明很感激高班主的提醒和保护,他点点头,“小人做到他这地步,也是道行够深,真没办法。”

两个人像都知道当年的事由王旭而起,苦于找不到证据,而且都是口口相传的话儿,虽说清者自清,奈何信者偏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