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刘如龙开始了他的训练。

他打听到,辽东选锋骑要求骑兵晓勇善射,善使三眼铳,其意思也就是近战骑射都必须擅长,并且说,常有时候需要骑兵下马步战,也要能结阵,不过结阵是考核成功正式加入以后才用学,但是他必须是擅长肉搏和骑射而不只是会。

据说选锋骑都是能在马上开步弓之人,并且左右手能互换,但是战时又不用步弓,要求普通骑兵马弓骑射一箭时间,选锋骑能射两箭,且要准。

冲阵需要持明式战矛余五十步距离连刺三靶。中途不得有犹豫,且靶子会动。

手持三眼铳需要在离靶三十五步范围内完成点火射击且是瞄准靶子面部,然后及时换握姿肉搏。

使雁翔马刀时能避开考核时人控靶子的棍棒并劈砍目标,三十步总共五个靶,一次通过才行。

以上所有科目需全部于战马上边冲边使。就刘如龙马汝军作为骑兵所知道的来说。这些都是明军普通骑兵极少数人才能做到的,甚至蒙人都少有如此本事之人。

所习之武术不能是花拳绣腿,江湖武术。参与选拔者,肉搏可持自己擅长之武器,战时肉搏也可以如此,如若选拔通过,则因擅长武器之长短远近分配所在队伍,如擅长马上肉搏者入搏熊营,擅长骑射者入追风营,擅长持丈余长兵冲击者入虎击营。

此时另一头的宋长武,已经到了宣府一带。自他加入以来,赶了一天多的路,他们可以说是几乎没有停过,除了拉撒,吃喝都是在车上解决的。

老头子告诉他,货物很多,马车可能装不下,买的新马儿可以派上用途了。并叮嘱他,日后定要学会骑马,人的力气定然不如马儿,学会骑马比只能牵马要更轻松,也会更自由,他也点头称是。

是的,他已经几年没有过正经日子了,这次跑出来,能遇到这么个主,他想,他不能辜负这位恩人,不能让他失望,骑马他一定要学会,并且要学出名堂来。

李志云问他,可有想法牵着马与他们兄妹去宣府各处逛逛,他答应了。

这是他第一次在明朝边关游历,这是一座看起来城墙高大,军卒众多,且能看到不少边境少数民族的城镇。像李员外这样从北京城到这儿来贸易的到不少,但是只有李员外是带了各种葫芦,还有部分粮食。

他说边境蒙古人喜欢这些东西,能存水,而且便宜。他还说,会送一些葫芦给驻扎的明军,也就几十个。原本也打算和明军交易,后来发现,宣府的马市,是针对牧民的,边军的这些东西多是上面发的。

宣府一带的明军不同于半路设卡的那些,他们看起来更精神,装备更精良,纪律和体型也更像军人了,至少他看到了强壮的,虎背熊腰的边军猛士,路过总兵府时看到的就是身高八尺,手持一种宋长武不认识的长柄斧头的,着重甲的猛士,威风凛凛。

骑马的人很多,连十二岁孩童都会骑马,宋长武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多骑马的人,他问李志云,李志云说,这些都是军户家庭的孩子,以及牧民,孩子习马,将来是要做大明朝的骑兵的。

在宋长武以前看来汉人都是不擅长骑兵,除了骑兵和驿站的信使,谁学那玩意,直到边关他才发现,骑马是大多数边境汉人无论骑兵还是牧民必备的生存本领。

他们开始往南走,李清儿很调皮,她总是走着走着,人就被当地其他新鲜玩意吸引了,李志云说这也不怪她吧,她只来过宣府一次,宋长武表示很懵,他就没有到过这些地方哪怕一次,李志云则是从十一岁就随老头子走南闯北了,去过南方买卖,到过北方互市。

老头子赶着马车到他们旁边拦住他们。

“喀哼喀哼,给我站住,前面两小子一闺女!”老头子咳嗽着拦住他们。

“随老夫去民堡,居庸关的民堡。”经过之前李志云在路上说,原来老爷子到宣府每年来此都要去那里低价出售一些物件。他说那里的军户用得上。

“父亲,算了吧,人家不一定让咱们进,哪里可是有士兵把守的。”李清儿不想去,因为她听说这些军户都是杀过敌人的,杀了人的,她就怕。

“我去,他们就能让进,老夫来过几次了。”

“老爷为何给路上设卡兵士过路费时不悦,却愿意给边关的兵低价出售物品呀?”

“亏得你还识字,人,不仅要识字,还得识得大理,大义。”

“此话怎讲呀,老爷”

“设卡的兵士既没有边关的兵辛苦,也没有边关的兵勇猛。只知道收钱,前些年南方wo乱,那些关卡兵,收钱丝毫不减,贼寇来了,跑的比谁都快,若不是戚俞等将军和手下精锐在,贼寇不知道还要杀多少人。倒是这些边关兵士,每次鞑靼来,守城步卒大多数能死守,守将也会派骑兵周旋。”

大概走了十几里他们就到了民堡。

一到,这里的民风果然彪悍,百姓吃穿虽然不如京城,但也不差京城那股子精神气,男子多数强壮,很多还穿着明军大褂,原来这是军户家庭住的地方。

才到地方,就有许多人向李员外打招呼,有个中年妇女看到李员外的马车进了堡口就问道:“您这老爷子为何今年就到?往常不是两年来宣府一次吗,今年是怎地?”

“到遵化的官道让大雪封了,马车过不去,容易找不着路,宣府这边雪化的快,所以就转到此处了,堡长何在?”

“原来如此,辛苦了,堡长就在家中直接去寻便是。对了,您姑娘和儿子旁边这位是?”

“他乃我途中所寻得的可造之人,便带在身边了。”说完两人便告辞了。

趁李员外去找堡长商量物件买卖的时候,宋长武牵着马到处逛,说来也怪,离开北京城后才三日他胆子大了不少,人也精神了不少。

没多久就走了两里地,到一个马厩旁边时,马儿不老实了,停住不走了,还往马厩里拱,宋长武不知所措。

旁边负责看马穿着红色布面甲喝着茶的大叔看不下去了,跑来帮他拉住马儿,并把手放在马的脖颈上,告诉他:“这马过去是一群一群的,所以未接受训练的马,听到同伴叫声可能前去寻,正常的马受惊,抚摸它的脖子即可。”

“多谢先生指教。”宋长武做了一个抱拳礼致谢。

此时一个身着红色臂铠布面甲,腰胯雁翔和箭袋,手握马弓,背着长柄朴刀的青年骑兵骑着战马在马厩边上停下。

旁边的大叔跑上去帮他牵着马,将马安置了关切的问。

“如龙贤侄今日为何才练完呀?平日里不到晌午就练完了呀。”

“张叔见笑了,如龙前些日子首次与蒙人交战,发现明军中还有更强的骑兵,想像他们一样。”

“也好啊,少年有此心,边塞何不安。”

刘如龙看了看旁边的宋长武和他的马儿,交谈道。

“为何未曾见过这位兄弟呀,以及这匹没鞍的马儿,敢问兄弟从何而来呀?”

“我是随我家老爷从北京来宣府互市的。”

“原来如此,兄弟老爷是何人也?”

“只知人们唤他,李员外。”

“果不出我所料,从京城到此互市还到民堡的老爷能有几人,是李老爷子。只是这次来竟带了新人。”

宋长武在尝试与眼前这刚说上话的男子搭话。

“鄙人宋长武,年十七!敢问兄弟怎么称呼?”

“刘如龙,年方二九,看来你我二人年龄相仿啊,以后来此,记得寻我,尽尽地主之谊。”

“兄长客气了,下次来,兴许得是明年了吧。”

“无碍,明年也能记得今日之约。”

对于宋长武第一次见面这唐突的自我介绍,刘如龙并没有不适应,他就是这样一位热心肠又充满热血的人,只是这次的谈话,将是注定二人未来的重要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