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前面有个报刊亭,我去问问有没有你的报道!”
第二天早上,众人再次来到东关集市赶集,东关集市的南头入口附近,有个报刊亭,此时已经开始营业了。
方二山骑着自行车,载着方春雨,率先骑过去,对坐在报刊亭里看报纸的老头道:“大爷,给我拿份《泽安日报》!”
“好。”
老头答应一声,一边伸手去拿报纸,一边抬起头看了一眼方二山。
然后他微微一怔,笑道:“哎?你不是方家凉皮的人吗?《泽安日报》上有关于你们的报道!”
“是吗?已经登报了?”
方二山惊喜不已,从老头手里接过报纸:“在哪呢?”
“哪呢哪呢?”
方春雨也伸着脑袋,连声问道。
“第三版。”
老头帮方二山翻开报纸,指着一则报道,笑道:“这不是嘛,标题:浪子回头、创业致富,下面还有个小标题,记长池县方家凉皮方大勇!瞧这照片,不就是你哥方老板吗?”
“呵呵呵,还真是!”
方二山看着那标题和照片,乐呵呵地点点头。
“耶!大哥上报纸啦!”
方春雨欢呼一声,又对着刚刚骑车过来的方大勇大声道:“大哥!你上报纸啦!”
“我看看。”
方大勇停好自行车,走过来,从方二山手中接过报纸,低头查看。
方二山则掏出钱:“大爷,拿5份……不,10份报纸!待会儿在摊位那里放几份,让排队的客人看,再留下几份,拿回家去让奶奶和二婶看看,然后保存起来!”
从大爷手中接过九份报纸后,方二山先仔细收起来几份,再把其他几份分给大家看。
方大勇则拿着报纸,将报道内容仔细看了一遍。
这片报道大概有一千多字,加上一张照片,大概占了三分之一个版面。
文字内容里,周云清先描写了东关集市上一群人排队购买凉皮的热闹场面,通过场景描写和顾客们的夸奖,向大家展现出了方家凉皮生意火爆、广受好评的现状,又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忙得热火朝天、热情招待顾客的方大勇,描写了顾客和周围摊主对方大勇的称赞夸奖。
然后她话锋一转,提到以前的方大勇并不是这样的,而是一个游手好闲的小青年,整天无所事事、好逸恶劳,受到了家人和邻居们的批评指责。
“周编辑说话算话啊,只说我好逸恶劳、游手好闲,没说我打架斗殴调戏小姑娘……”
方大勇满意地点点头,继续往下看。
下面的内容里,方大勇开始转变了。
周云清当然没有采用方大勇胡编乱造的做梦说辞,而是说方大勇受到了家人朋友的批评教育,也逐渐体会到了生活的不易,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决心悔改,开始积极面对生活,并通过查阅各方资料、反复钻研尝试,最终制作出了受到顾客热烈欢迎的方家凉皮。
然后,她又描写了方大勇给家里带来的积极变化——不仅带着弟弟妹妹一起创业,还带动奶奶、二婶、堂妹和表弟一起工作,家庭生活条件大大改善的同时,还给村里其他人提供了就业岗位,不仅受到了家人和邻居们的称赞和好评,还受到了村领导和镇领导的肯定。
在文章的末尾,她则对方大勇浪子回头、创业致富的过程进行了回顾总结,再次对方大勇进行了表扬,并号召广大青年向方大勇学习,积极努力地面对生活,大胆创业等等。
“写的不错!”
方大勇把文章看了一遍,又仔细地瞅了瞅那张照片,见招牌上的“方家凉皮”四个大字清晰可见,自己面带笑容把凉皮递给顾客的形象也不错,满意地点了点头。
小周同志办事靠谱。
下次见面,再多送她几份凉皮!
今天的凉皮摊前,方大勇登上报纸的话题,被大家热烈地讨论着。
方二山准备的几份报纸,在顾客们手里不停地传阅,也有一些顾客,等不及传阅,干脆自己买了报纸,一边排队一边看,还有热心的顾客,把报纸上的内容读给身边那些看不到报纸,或者不认字的人听。
时间来到半晌的时候,方大勇注意到今天的新顾客数量比前几天要多了一些,一问才知道,这些人中的许多人,竟然都是看了《泽安日报》的报道后,特意来到这里买凉皮的。
“来买凉皮的人一下子多了不少,哥,咱们明天得准备更多凉皮了。”
收摊的时候,方二山说道:“而且,明天得再增加一个摊位,得四个摊位同时卖凉皮了!”
“这么说的话,咱们还得再雇两个人?”
方三妮问道。
“先不急。”
方大勇说道:“待会儿我和阳阳去轻工机械厂,把订做的凉皮机带回家试一试,如果好用的话,用凉皮机替换掉铁锅后,制作凉皮的效率会变高,而制作凉皮所需要的人手则会变少,到时候就可以调整大家的工作时间,让冬香和二婶也来摆摊。”
收完摊,他和何阳再次来到轻工机械厂。
上次来的时候,他们是被牛厂长送到门口的。
这一次再来,门岗直接认出了他们,没用等杜娟下班来领他们,直接登了个记就进去了。
二人直接来到厂长办公室,找牛厂长。
“方先生,何先生,你们的凉皮机已经做好了,我带你们去看!”
牛厂长直接把方大勇和何阳带到了车间里,在车间里面的临时库房中,见到了制作好的凉皮机。
大约一米长、80公分宽,下面的加热部分大约100公分高,加上四层蒸屉,总高度大约140公分左右。
模样看起来,和方大勇记忆中的肠粉机大致相同。
“这是最终的设计图,这是加工制作图,这是我们刚编写好的产品说明书……”
牛厂长办事十分认真细致,直接拿出来各种图纸和说明书,向方大勇和何阳进行详细介绍。
方大勇认真听着,又拿了图纸和说明书,仔细看了一遍,点头道:“从这些东西来看,没什么问题,不过具体效果如何,还得实验一番才知道。牛厂长,我先把这件样品带回家去,今天试一试,根据情况,明天给你是否下订单的答复。”
牛厂长自然没有异议。
“牛厂长,这件样品的价格是……”
方大勇问道。
牛厂长搓了搓手:“方先生,相比较正常价格而言,样品的价格要稍微高一点,因为……”
“牛厂长不用解释了,我明白的。”
方大勇微笑着打断他:“你直接说价格就是了。”
“180。”
牛厂长说道:“后续如果方先生会下30台订单的话,每台价格按150算。”
这个价格,基本上符合方大勇的心理预期,他点了点头,问道:“那如果是50台呢?”
“50台?”
牛厂长眼前一亮,考虑了一下,道:“如果是50台的话,每台的价格还可以再降5块钱,145!”
“我知道了。”
方大勇点点头:“明天不论结果如何,我会来给牛厂长一个答复的。”
“如果哪里有不合适的地方,你说出来,我们再修改调试。”
牛厂长笑道:“最后肯定达到你想要的满意结果!”
离开轻工机械厂后,二人带着凉皮机回了家。
和面洗面的同时,方大勇联系附近村里的煤气商送来一罐煤气,按照说明书把煤气罐安装在凉皮机的下面后,面浆也沉淀好了。
注水、点火、烧水,蒸汽上来后,方大勇陆续打开四个抽屉,将四个已经摇匀了面浆的铁锣陆续放到里面,再关上抽屉。
两分钟后,在全家人的密切关注下,他将四个铁锣陆续取出,放入凉水之中,仔细观察凉皮的状态,又伸出手指碰了碰凉皮。
“有点粘。”
方大勇微微皱眉,用手去揭凉皮。
他的动作很轻柔,但凉皮还没被完全揭下来呢,就突然烂了,下面一截吧嗒掉在了铁锣里。
“怎么回事?”
二婶一脸担忧地问道:“这机器不好用?”
“还没完全熟。”
方大勇的表情倒是很淡定,道:“应该是这煤气灶的温度不如咱们平时用的柴火灶,两分钟时间,不足以把凉皮蒸熟。再试一次,这次多蒸一分钟。”
再次尝试,这次蒸了三分钟。
这一次蒸出来的凉皮,倒是没有发粘易烂的问题了,但是表面稍微有点裂纹,往下揭的时候,凉皮有点粘在铁锣上,很难揭下来。
“时间又长了点,这次缩短一点时间试试。”
几次尝试后,这一次,凉皮十分完整地被揭了下来,拿在手中抖了抖,弹性也不错。
“两分四十秒。”
方大勇笑道:“在煤气开足、火焰最大的情况下,这个时间,蒸出来的凉皮才能达到比较理想的状态。”
“两分钟变两分四十秒,这个凉皮机的效率,没有想象中的高啊。”
方二山皱眉道。
“其实还不错,时间变长了,也有好处。”
方大勇笑道:“这个凉皮机一共有四层,如果两分钟蒸熟的话,一个人操作,很难忙得过来,结果只能是要么造成凉皮机效率的浪费,要么只能增加一个人手,两个人负责一台凉皮机。
但现在,蒸凉皮的时间变长了,反倒是适合一个人来操作了,操作熟练的情况下,四层抽屉、四张凉皮,一个人在三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完全可以完成全部操作,不用另加一个人手。
现在咱们家里8口锅,需要4个制作凉皮的人、3个烧火的人,7个人一个小时可以制作出230张左右的凉皮。
换了凉皮机后,只需要3个人,3台凉皮机,一个小时就可以制作出同样数量的凉皮。
如此一来,就可以通过调整工作排班时间,让冬香和二婶也去摆摊卖凉皮,而暂时无需再雇其他人。
即便将来生产量继续增加,还需要雇人,雇人的数量也会比现在用锅蒸凉皮所用的人少。
另外,从燃料的成本方面考虑,烧煤气的成本,也会比买柴烧柴的成本更低……”
他如此分析一番,家人们认识到了这凉皮机的好处,顿时一个个喜笑颜开起来,到了下半夜做凉皮的时候,更是忍不住轮流使用体验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