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肯定是要从外面雇人的。”
方大勇说道:“既然要雇人,不论是雇谁,哪怕是平时与咱家关系再好的人,咱们都要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态度,不能让来干活的人清楚地了解到整个凉皮制作的完整流程和配方。
所以我有个想法,以后这边院里只做凉皮,顺便可以做没什么技术含量的蒜水,至于大料水和辣椒油,拿去前边院里做。
奶奶,二婶,以后你们就不用来这边帮忙了,就在前边院里做大料水和辣椒油。
上午买凉皮的人多,人多眼杂,你们可以下午或者上半夜做。
其他时间如果有空,你们就再帮忙收拾一下两边的家务活,洗洗衣服、做做午饭,就可以了。
这样一天下来其实也挺忙的,并不比现在轻松。”
“好。”
方奶奶点头答应。
“大料水相对简单,用不了太多时间,辣椒油则可以一次做两三天的。至于洗衣服做饭,捎带手就做了。”
二婶说道:“我觉得我还能再多干点。”
“二婶有什么想法吗?”
方大勇笑问道。
“我记得你说过,你们一个摊位,从早上卖到散集,大概也就是400份左右的凉皮。”
二婶说道:“现在的800份左右凉皮,已经够你们两个摊位忙的了,如果后面再多做凉皮,那就也得相应地再增加一个摊位,对吧?”
“没错。”
方大勇点头道:“得增加一个摊位。”
“既然如此,我每天上午跟你们一起去赶集卖凉皮,行不行?”
似乎是担心方大勇拒绝,她又继续说道:“大勇,我是这么想的。
咱们雇人做凉皮,可以盯着他们,他们干的好还是不好,也很容易看得出来。
但如果让人帮忙去卖凉皮,那就不一样了。
倒不是说钱的问题,毕竟多少张凉皮卖多少钱是有数的,一核对就知道了。
关键是招呼顾客的态度问题,人家不一定能像咱们自己人一样热情亲切、尽心尽力啊,回头干活累了,拉拉着脸卖东西,对顾客横鼻子竖眼的,影响咱家的声誉啊!
你说是不是这么回事?”
“二婶考虑得非常周全啊!”
方大勇笑道:“不过,其实服务态度这个问题,咱们也可以在雇人的时候就加以要求,如果他们做得不好,照样可以进行批评处罚甚至辞退处理。至于二婶如果觉得时间充裕,还想做点事情的话,我倒是突然想到了一点……”
“什么?”
二婶问道。
“这就要先说雇人的事情。”
方大勇说道:“后边院里的工作,现在是做蒜水、焯豆芽、洗黄瓜、和面、做凉皮、蒸面筋这几项。
其中做凉皮是重点,八口锅,需要四个人做凉皮,以及至少三个人烧锅。
我、二山、三妮、春雨,我们四个人,那么还需要雇三个人。
这三个人,其中两个要跟着我们去赶集摆摊,只能半夜开始上班,那么就只剩下一个人可以上半夜干活,就像二婶你现在似的,从头天傍晚干到第二天早上。
但他一个人干活,忙不过来是一方面,没有咱们自己人盯着也不合适。
所以,二婶,要不然还是辛苦你上半夜来一趟,干到半夜,等我们起床干活了,你再去休息?”
“没问题!”
二婶笑着答应:“这就相当于雇了个人替换掉了我的工作,然后我替换了你们奶奶的工作嘛!”
方大勇笑着点头:“是这样。”
“那么,这三个人,雇谁呢?”
方二山问道。
“肯定要从咱们村里雇人。”
方大勇笑道:“一来,上下班方便;二来,知根知底;第三,正好也顺便拉一把那些和咱们关系好、平时对咱们好的人,给他们提供一个工作机会……二山,三妮,春雨,还有四海,让你们来考虑一下,雇谁比较合适呢?”
“花婶!”
方三妮说道:“她和咱家的关系好,平时就经常和二婶在一起做活,这几年对咱们几个也颇为关照,每次夏收秋收的时候,我和二哥忙不过来的时候,她和兵叔都会给我们搭把手!”
“嗯,可以让花婶来帮忙。”
方二山点头表示同意:“花婶的性子活跃,喜欢和人聊天说话,却并不是那种喜欢乱嚼舌根的人,知道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
“小花家里是村里和咱家关系最好的了,如果要找人帮忙,肯定第一个找她,否则也说不过去。”
方奶奶和二婶也表示同意。
“那第一个人就定下花婶了。”
方大勇笑道:“当然,还要征求花婶本人的意见,她自己同意才行。”
“她肯定同意啊。”
二婶笑道:“她平时也只能做点手工活,根本挣不了几个钱,如果能来咱家挣多的,肯定乐意。其实她昨天和我聊天的时候还提了一嘴呢,说如果咱家以后招工,一定要先考虑她,虽然是用开玩笑的语气说的,但也肯定有几分真心。”
“那就好。”
方大勇笑道:“二婶你明天和花婶打声招呼,如果没什么问题,请她明天晚上来家里就可以了。”
“好。”
二婶点头答应。
“还有两个人。”
方大勇笑道:“春雨,四海,你们两个人觉得有合适的人选吗?”
“我不知道。”
方春雨嘻嘻笑道:“大哥,这事你来定就可以了。”
“我也一样!”
方四海嘿嘿一笑:“大哥定就行了。”
“其实村里这些妇女的情况,我也不太清楚。”
方大勇笑道:“既然如此,这事还是交给奶奶和二婶吧,今明两天,你们想想还有谁比较合适。”
“行!”
二婶点头。
“大勇……”
方奶奶却突然面露纠结之色。
“奶奶,你想说什么?”
方大勇问道:“你觉得谁合适,说出来就行。”
“我是觉得……”
方奶奶犹豫了一下,吞吞吐吐道:“要不然,你去问问阳阳那孩子,愿不愿意来帮忙?”
“阳阳?”
方大勇奇怪道:“阳阳哥不是在外面工地打工呢吗?我记得他好像就是和二叔一起搭伙干活的吧?”
“不是咱们村的方阳阳。”
方奶奶说道:“是你弟弟,何阳。”
“何阳!”
方大勇猛然一怔!
何阳。
他亲舅的儿子,他的表弟。
对于姥姥家那边的情况,方大勇的记忆其实并没有很多。
主要原因在于,他从小到大,去姥姥家的次数都很有限,除了过年,其他时候去姥姥家的次数屈指可数。
其实不仅是他,方二山三人也是一样。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主要是妈妈和舅妈的关系不好,姑嫂矛盾多,妈妈自己就很少回娘家,就更别说四个孩子了。
在方大勇的记忆中,姥爷去世比较早,在他还很小、方二山和方三妮刚出生不久,姥爷就去世了。
姥姥家住在县城城南五公里左右的何庄村,姥爷吃公家饭,是个国企职工,当然,不是大型国企,就是他们本地的小型国企。具体是哪个企业,方大勇记不清楚了。
在那个年代,本地的这些小型国企还都比较红火,国企的“铁饭碗”,也是许多人眼中的香饽饽,向来都是一辈传一辈,子承父业的。
因此,姥爷去世后,这铁饭碗就传给了他妈妈的弟弟,也就是他的舅舅。
有了铁饭碗的舅舅,很容易就找到了一个媳妇,结婚之后,生下了他的表弟,何阳。
大概七八年前,又生了一个女儿,叫何蕊。
家庭矛盾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舅舅的媳妇、他们的舅妈是一个比较势利眼的人。
当初舅妈看上舅舅,就是因为那铁饭碗的工作,结婚后的她,在家里特别有优越感,每次方大勇妈妈回娘家,舅妈都会各种显摆、炫耀,同时对务农种地的方大勇父母阴阳怪气、冷嘲热讽。
而每当姥姥或者舅舅觉得方大勇家里小孩子多、生活困难,想帮一帮的时候,舅妈就会各种阻拦,一哭二闹三上吊,有一次甚至骑自行车来到方大勇家里,指着方大勇父母的鼻子骂他们是不要脸的臭要饭的。
正因如此,方大勇的妈妈越来越不想回娘家,更不愿意带着孩子回娘家、让孩子跟着自己一起被冷嘲热讽地羞辱。
后来,方大勇的姥姥去世,方大勇的妈妈就更不愿意回娘家了,每年都只有在姥姥姥爷的忌日和过年的时候,才会去一趟,而且向来都是稍微坐一坐,连饭也不吃就回家。
再后来,方大勇的爸爸、妈妈先后去世。
方大勇记得妈妈去世的时候,舅舅来了,但舅妈没来,而舅舅在参加完妈妈的葬礼之后的三年里,直到现在,也一次都没来过。
估计是舅妈担心方大勇四人会向舅舅要钱,不让舅舅联系他们。
现如今,两家人虽说没有正式绝交,但也和绝交断亲差不多。
甚至前世,一直到方大勇重生的时候,他也没有和舅舅一家人有过任何联系,不知道舅舅家里的任何情况。
这也是为什么,方大勇重生之后,从来没有考虑过去姥姥家那边探望一下。
因为真没必要。
自己带着弟弟妹妹们,和关心疼爱他们的奶奶、二叔二婶一起好好过日子就行了,又何必去舅舅家里找不自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