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山说到这里含笑看着田开升:“你来规划一下,这件事情要怎么开展推进,我先来报个名,我愿意一对一帮扶两到三户人家,第一个帮扶的是大庙村林东来同学。”

田开升的思路一下子就被徐晓山带偏了,忘了刚才他来找徐晓山的目的,毕竟偏远地区孩子的辍学问题一直都是他的心头刺,一对一帮扶这事他不是没想过,却觉得很难实行,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事十分繁琐,大家忙完工作之后容易懈怠。

但是由徐晓山提出来,再由县委统筹规划,再成立帮扶小组后意义就变得很不一样。

此时徐晓山主动提起,还直接确定了一户人家,这足以表示徐晓山的决心,有了徐晓山的大力支持,这事很容易落实到位。

他想了想后说:“这事我觉得由县政府带头,各乡镇的党员干部一起帮扶,毕竟对当地的情况更为了解,争取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徐晓山点头:“你考虑得很周全,你回去起草一份文件,尽早把这事落实下去。”

田开升点头,走到门口的时候想起了自己的初衷,他略有些犹豫。

徐晓山看到他的表情后说:“田局长,我和你的初衷是一样的,从某种程度来讲,我身上的担子比你更重,我虽然不是临山人,但是对我而言,临山县县这个职位,不仅仅代表的是工作,还有责任和使命。”

“现在县里的资金实在是短缺,在暂时拨不出钱来修建学校的情况下,作为党员,我们就得先想办法解决这个难题,目前我们得想办法保证孩子们都能去上学,再一步步来提升教学质量。”

他的话温和却郑重,让人听着十分信服。

田开升由王大路拱起来的那团火,在跟他说了这些话后也彻底平息了下来。

临山县教育的缺口不是一般的大,这个不是几百万上千万就能解决的问题,牵扯到的东西太多。

他问徐晓山:“您能告诉我,你对县里的教育问题有什么样的规划吗?”

徐晓山回答:“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三年的时间,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一下能改变临山县现在的教育情况。”

田开升有些忧心地说:“教育的问题,不是光靠一对一帮扶就能解决的。”

“是的。”徐晓山不避讳地说:“但是这个是目前情况下最好的解决方案。”

更多的许诺他不会说,因为事情是用来做的,不是用来说的。

田开升点头:“也是。”

他说完就走了出去,他对于徐晓山说用三年时间改变县里的教育问题,他不是那么相信,因为就目前县里的情况,他对这事一点都不看好。

但是徐晓山说得也对,在目前的情况下,这是最好的办法了。

他下楼的时候,见王大路站在那里,他微微眯了眯眼睛。

王大路一看到他就巴巴地凑过来问:“老田,徐县长怎么说?要到钱了吗?”

田开升斜斜地看了他一眼:“你是盼着我要到钱,还是盼着我要不到钱?”

两人认识多年,对方是什么样的人再清楚不过。

田开升此时也回过味来了,王大路这货是想拿他当枪使!

王大路哈哈一笑:“当然是盼着你要到钱。”

田开升懒得跟他废话,扭头就走了。

王大路在他身后喊:“老田,你到底是要到钱还是没要到钱?”

田开升只当没听见。

王大路觉得今天的田开升有点怪怪的,田开升对于学校的扩建有多着急他是知道的,去年县里进了一笔钱,田开升堵了上升县长好几天,拿到资金后才罢休。

按理来讲,依着田开升的性子,他今天要是没拿到钱,是不会这么轻易走出徐晓山的办公室,但是他又很清楚地知道,徐晓山根本就没有钱打发田开升。

所以今天田开升到底有没有拿到钱?

王大路好奇的不得了。

只是他也没有好奇多久,就知道这件事是怎么回事了。

第二天早会的时候,田开升当众提出一对一帮扶贫困户,最深入地了解贫困户的情况,只有清楚了解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说服孩子去学校上学。

田开升一说出这个提案,立即就得到了徐晓山的大力支持,他当众就提出和一户人家结对帮扶。

徐晓山开了口,又身先士卒,做的事又是为老百姓着想的事,某些怕麻烦的干部也没法推脱,这事最后竟在大会上全票通过。

因为事情是田开升当众提出来的,所以他做这个一对一帮扶小组的组长,没有任何人有意见。

会议结束后,王大路想了一圈也想明白了关键,昨天田开升八成是被徐晓山用这事忽悠了。

他撇了撇嘴,却又觉得徐晓山还挺有意思的,没花一分钱就安抚住了田开升,还组建了这个一对一帮扶小组。

他有种直觉,这个一对一帮扶小组绝不仅仅是为了劝小孩子上学准备的,应该是徐晓山为了给临山脱贫,下的第一步棋。

他对徐晓山能不能为临山脱贫的事情添了几分兴趣,就这位的行事,说不准还真能给临山带来新的生机。

旁边的人推了他一把:“老王,徐县长喊你去他的办公室。”

王大路回过神来,他此时大概也能猜得到徐晓山找他做什么,他也没有耽搁,直接跟着徐晓山进了办公室。

秦原在旁看了王大路一眼,在心里骂了句:“老油条。”

王大路却冲他打了个招呼,在心里给秦原一个评价:“狗腿子。”

所有人都秦原是徐晓山带过来的,当初确定人事调动后,徐晓山因为工作交接来临山县晚了些,反倒是秦原先过来熟悉工作。

因为秦原比徐晓山早几天来临山,又一直帮着徐晓山协调工作,他和县里各局的局长接触很多,对他们的了解半点都不比徐晓山少。

昨天徐晓山问秦原关于王大路的评价时,“老油条”三个字差点没直接蹦出来。

两人此时面上却还算热络,都微笑着打了个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