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桑的阅读速度在不知不觉中加快。那些生硬的术语“SpiritRoot”、“QiSea”,在他眼中渐渐褪去了纯粹的荒诞外衣,开始被赋予了某种临时定义的“参数”意义。

当林风面临第一次真正的修炼危机——尝试引气入体,却被体内混乱的灵力冲突折磨得痛不欲生时,书中描述他摒弃了宗门流传的、强调意志强行压服的口诀。

“内部冲突…类似于叠加态坍缩…但观察者是内在的!退相干不可避免…需要一种‘延迟选择’方法?引导坍缩…

而非强行压制…林风在意识模糊的边缘,凭借最后的物理直觉,做出了一个极其冒险的决定:他不再试图强行控制冲突的灵力流,而是将自己的意识抽离,像一个观察量子叠加态的物理学家,去“观测”并极其细微地引导那些狂暴灵力的“坍缩”方向。

看到这里,霍桑的身体猛地前倾了一下,手肘下意识地撑住了膝盖,目光死死钉在屏幕上。厕所里智能马桶盖的冰冷触感早已被他忽略。

强行压制内部冲突导致系统崩溃…退相干…引导而非控制…这些概念碎片,像闪电般击中了他脑海中某个一直模糊不清的领域!

这不正是“深蓝楼”主控屏幕上那块疯狂闪烁的深红区域所揭示的核心困境吗?

信息洪流在跨模态整合的临界点,不就如同无数微观“灵力流”的狂暴冲突?现有模型试图用强大的算力强行“压制”、“统一”这些冲突,结果就是“湍流”爆发,系统濒临崩溃。而书中这个异想天开的“延迟选择引导坍缩”论…

霍桑的心脏不受控制地加速跳动起来,不是因为情节的紧张,而是某种理论灵光闪现带来的、纯粹的智力兴奋!他飞快地翻动着虚拟书页,指尖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林风那基于量子理论雏形的“引导法”初显成效,虽然过程依旧凶险无比,但他成功度过了第一次灵力冲突危机,甚至意外地淬炼了精神感知力。

霍桑把手机屏幕亮度调到最大,智能马桶的冲水提示音在耳畔炸开,他却机械地伸手按下暂停键。厕所顶灯在视网膜上投下青白光晕,与屏幕里跃动的修真文字激烈碰撞——当林风在雷劫中领悟"波函数重整化"突破元婴境时,霍桑突然抓起西装外套冲出门去。

"抱歉,今天的例会取消。"他对着语音助手喊出指令,电梯下行的三十秒里,手指在手机屏幕上划出残影。打车软件弹出的提示被自动忽略,他跌坐在后座,任由司机诧异的目光扫过自己歪斜的领带。

车窗外霓虹渐次亮起,而霍桑的世界只剩下手机屏保——那行被他用荧光笔标注的网文金句:"灵气漩涡的量子纠缠态,本质是多维拓扑缺陷的具象化。"

深夜实验室的中央空调发出低沉嗡鸣,霍桑却浑然不觉。自从在那本修真文里找到解决"深蓝楼"危机的灵感后,他彻底打开了华国网文的新世界大门。指尖在全息投影键盘上翻飞,搜索框里的关键词从最初的"量子修真",渐渐扩散成"星际机甲+混沌理论"、"美食种田+生物工程"。

当看到《厨神方程式》里,主角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熬制高汤,通过调整蛋白质折叠路径让汤汁产生量子纠缠般的鲜味共鸣时,霍桑猛地拍案而起。咖啡泼洒在实验记录本上,晕开的褐色痕迹像极了书中描写的"黄金高汤"。他立刻截取段落发给团队:"这种跨学科融合的思维方式,或许能应用到我们的味觉模拟项目!"

悬疑推理类网文更是让他大开眼界。在《密室里的黎曼猜想》中,侦探通过解析几何构建犯罪现场模型,用拓扑学破解密室机关。霍桑反复研读,在白板上画出密密麻麻的公式,试图将这种思维模式融入到"深蓝楼"的安全防护系统中。有次为了理清书中的逻辑链,他竟在实验室通宵达旦,晨光透过百叶窗洒在他布满血丝的眼睛上,嘴角却挂着兴奋的笑意。

古风权谋文也成了他的新宠。《汴京算法局》讲述北宋年间的算学天才,用差分方程推演朝堂局势,以傅里叶变换破解密信。霍桑看得如痴如醉,甚至开始研究起古代数学典籍。他在论文里写道:"这些网文作者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将晦涩的理论包装成引人入胜的故事,这种叙事方式对AI的跨领域学习极具启发性。"

更令他惊喜的是末日生存类网文。《核冬天里的熵减计划》中,幸存者团队用热力学第二定律构建生态循环系统,以信息论优化物资分配。霍桑立即组织团队开会,将书中的策略转化为"深蓝楼"的应急方案。"你们看,"他指着投影上的网文段落,"这些看似荒诞的设定,实则蕴含着严谨的科学逻辑,是绝佳的AI训练素材!"

随着阅读量激增,霍桑的手机里收藏了上百本不同类型的网文。通勤路上、午休间隙,甚至实验设备运行的等待时间,都被他用来沉浸在这些奇幻世界中。有次在地铁上,他正看到《赛博聊斋》里用神经网络复活古代狐仙,突然灵感乍现,当场在备忘录里写下新的算法框架,全然不顾周围乘客异样的目光。

渐渐地,霍桑发现这些网文不仅能提供技术灵感,更蕴含着独特的东方智慧。在《水墨修真》中,主角以笔墨为媒介沟通天地元气,用留白艺术化解修行瓶颈。这种"以虚写实"的哲学思维,启发霍桑改进了"深蓝楼"的信息压缩算法。他在学术报告中大胆提出:"华国网文构建的幻想世界,本质是一种全新的知识表达形式,对AI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霍桑开始尝试将网文投喂给实验室的AI智能体。当看到AI基于《山海经生物工程》生成的跨物种基因编辑方案时,他激动得几乎跳起来。那些曾经被学术界视为"无意义娱乐"的网文,此刻在他眼中俨然成了一座蕴藏无限可能的智慧宝库。

如今,霍桑的办公桌上除了专业文献,还摆着打印成册的热门网文。他时常对着这些"奇书"喃喃自语:

"你们以为这只是虚构的故事?不,这是未来科技的草稿,是人类想象力最璀璨的结晶。"每当有人质疑他沉迷网文,他就会指着电脑屏幕上运行的算法模型,笑着说:"看好了,这些天马行空的故事,正在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