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验室离开后,霍桑比较淡定。
毕竟他一个老外,无法理解这网络文学是个啥。
轿车最终停在了深蓝实验室主楼侧翼,霍桑拎着宋安硬塞给他的那个质感廉价的环保布袋下了车。布袋里沉甸甸的,是宋安口中那个“数据富矿”——几十本印刷粗糙、封面花哨的英文版网络小说。
霍桑瞥了一眼,封面上的龙、机甲、摆着奇怪姿势的男女,无不散发着一种廉价快餐式的气息,与他严谨精密的科学世界格格不入。
“霍桑先生,”宋安的声音自身后传来,平静得像实验室里恒定的背景噪声,“好好感受。这比你想象的更接近‘湍流’的本质。”
霍桑只是含糊地应了一声,嘴角绷紧。感受?感受这些文化快餐里毫无逻辑的臆想吗?他大步走向分配给他的临时套房,只觉得手中布袋的分量更像一种无声的嘲讽。
套房的门在他身后轻轻合拢,隔绝了实验室特有的微弱嗡鸣。他的两个年轻助手,戴维和艾米丽,早已在客厅等候。两人脸上带着长途飞行后的疲惫,但更多的是对导师的敬畏和对新环境的拘谨。
“教授,您回来了。”戴维立刻站起来,艾米丽也放下手中的平板电脑。
霍桑没说话,只是将那个刺眼的环保布袋“啪”地一声放在茶几上,动作里带着显而易见的嫌弃。
“宋先生提供的…‘研究资料’。”霍桑的声音平板无波,刻意强调了最后四个字,透着一丝荒诞感,“关于那个‘认知湍流’模拟数据源的替代方案。他坚持认为这些是答案。”他指了指布袋。
戴维和艾米丽好奇地探头看了看袋子里花花绿绿的书籍封面,表情瞬间变得和霍桑刚才下车时一样微妙。
“网络小说?”艾米丽拿起一本封面画着古装人物发射激光束的书,念出拗口的英文书名,“《TheLegendoftheSwordGod’sReturntoCampusLife》?剑神…校园生活?”她的困惑几乎要溢出来。
“是的,”霍桑扯了扯嘴角,露出一个极其短暂的、近乎嘲讽的弧度,“宋先生认为这些由非专业写手批量生产的、充满幻想元素的通俗故事,其内含的信息模式,能够模拟我们所需要的跨模态、高维度、混沌纠缠的‘认知湍流’环境。
用以‘喂养’我们计划中的多智能体协同演化框架。”他语速很快,带着一种科学家面对伪科学时的本能防御和疏离,“显然,这是一种…极具文化特色的思路。”
戴维拿起另一本,封面上是星际战舰与御剑飞行的修士混战的场景。“《QuantumImmortality:IDoScientificResearchintheCultivationWorld》…这名字本身就很…量子永生?在修仙界搞科研?”他试图理解这诡异的组合,眉头拧成了结。
“不必深究其逻辑,那可能并不存在。”霍桑挥了挥手,仿佛要驱散某种无形的文化迷雾,“基于宋先生的…热情推荐,我们需要初步评估一下这些文本的潜在信息熵值、模态混合程度以及其内在规则的自洽性——如果存在的话。工作量不小。”
他的目光扫过两个年轻助手,“戴维,艾米丽,你们负责大部分。分类,扫描,建立初步的文本特征索引库。提取关键设定描述、高频词、情感倾向、情节转折点分布。用我们现有的NLP工具跑一遍基础分析。”
“好的,教授。”两人立刻应道,虽然眼神里依旧充满了对这种任务价值的巨大怀疑。他们开始将布袋里的书一本本拿出来,花花绿绿的封面堆满了小半个茶几,像一片异域文化突然入侵的滩涂阵地。
霍桑的目光在那些光怪陆离的封面上逡巡,最终停留在一本深蓝色封皮的书上,书名正是戴维刚才念出的《QuantumImmortality:IDoScientificResearchintheCultivationWorld》。
量子永生?修仙?科研?这三个词强行扭结在一起,像一场拙劣的学术事故现场。他带着一种近乎自虐的、学术考察式的挑剔,伸手将它从书堆里抽了出来。
“这本,”他扬了扬手中的书,纸张边缘有些毛糙,“我来处理。其余的,你们分一下。”他语气平淡,仿佛分配的是两篇需要审阅的普通论文,而不是一摞来自神秘东方、号称蕴含“认知湍流”密码的通俗读物。
“明白,教授。”戴维和艾米丽立刻开始动手整理那堆“烫手山芋”。
霍桑拿着那本《QuantumImmortality》,转身走进了自己的卧室。深蓝实验室的套房简洁到近乎冰冷,只有一张床、一张书桌、一把椅子和嵌入式衣柜。他将那本书随手扔在书桌一角,封面朝下,眼不见为净。它压在一叠他带来的核心研究简报上,显得格外突兀和…轻浮。
他需要冷静,需要把被“深蓝楼”和宋安这个离奇提议搅乱的思维重新锚定在坚实的科学基石上。他打开个人终端,调出那份关于“认知湍流”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的复杂草案,强迫自己沉入由公式和逻辑构成的、可预测的海洋。
时间在专注中流逝,窗外的城市灯火渐次熄灭,实验室核心区特有的那种深层寂静弥漫开来。
直到深夜,一种熟悉的生理信号才将霍桑从高度集中的思维中拽了出来——小腹传来不容忽视的压迫感。他揉了揉干涩的双眼,保存好文档,起身走向套房内自带的独立卫生间。
卫生间同样简洁,智能感应的灯光无声亮起,柔和的光线填满了小小的空间。霍桑坐在冰冷的智能马桶盖上,睡意和解决生理需求的短暂空白期同时袭来。
目光漫无目的地扫过光洁的瓷砖墙壁、镀铬的龙头,最后,无可避免地落在了进门时被他随手放在置物架上的那本书上。
《QuantumImmortality:IDoScientificResearchintheCultivationWorld》。深蓝色的封面在灯光下显得有些廉价。
霍桑的嘴角又习惯性地向下撇了撇。一种混合着无聊、轻微烦躁和极淡学术好奇的情绪攫住了他。反正无事可做,权当批判性阅读素材好了。他伸出手,带着一种纡尊降贵的心态,拿起了那本“文化糟粕”,指尖划过粗糙的封面,翻开了第一页。
开头是俗套的穿越情节。一个名叫“林风”的量子物理博士生,在实验室事故中死亡,意识却在一个叫“玄元界”的地方,在一个同样叫林风的、刚刚被宗门废掉修为、即将逐出山门的落魄少年体内苏醒。
“量子相干性坍缩…意识转移…老掉牙。霍桑在心里嗤笑,这种设定在低劣科幻里都玩烂了。
书中充斥着大量他闻所未闻的古怪词汇,夹杂着蹩脚的英文科学名词直译。“SpiritRoot”(灵根)、“QiSea”(气海)、“FoundationEstablishment”(筑基)、“GoldenCore”(金丹)……这些词被生硬地镶嵌在句子中,像一堆胡乱拼凑的积木。
霍桑看得眉头紧锁,不得不频繁停顿,依靠上下文和自己的物理知识储备去费力猜测那些“玄元界”术语的含义。阅读体验生涩磕绊,如同在布满荆棘的泥沼中跋涉。
他耐着性子往下读。废柴主角林风被同门羞辱,被赶出宗门,流落到一个凡人小城,境遇凄惨。标准的“弱者逆袭”开场,毫无新意。霍桑开始后悔自己愚蠢的“厕所读物”选择,这简直是对宝贵时间的谋杀。
就在这时,书中情节出现了一个微小的转折。饥寒交迫、体内残留的伤势还在隐隐作痛的主角林风,蜷缩在破庙的角落。
他没有像霍桑预想的那样,突然捡到什么逆天法宝或者被世外高人搭救。相反,这个曾经的理论物理博士生,强忍着痛苦和绝望,开始用一种极其原始的方式——在冰冷肮脏的地面上,用捡来的焦炭碎块——尝试刻画一个基础的能量场方程草图。
“残余的灵力波动…表现出弱场近似的特征…爱因斯坦场方程能在这里局部线性化吗?边界条件…太混乱了…书中的林风喃喃自语,手指因寒冷和虚弱而颤抖,炭笔下的线条歪歪扭扭。
霍桑的指尖原本无意识地在冰冷的膝盖上敲击着,此刻却骤然停顿。他那双习惯性审视和批判的眼睛,微微眯了起来。
一个被彻底剥夺了力量、身处绝境的科研人员,在完全陌生的物理规则的宇宙中,第一时间选择的不是哭喊或认命,而是拿起最简陋的工具,试图用他唯一熟悉的武器——科学理论——去理解、去解析眼前这个蛮横无理的世界?
这个切入点,像一颗微小却异常坚硬的石子,意外地硌在了霍桑思维路径的某个节点上。他心底深处那属于纯粹探索者的、对未知进行解析的原始冲动,被这个荒诞又带着某种奇异合理性的细节,极其轻微地触动了一下。
他翻页的手指不再那么敷衍。
情节继续推进。林风凭借那点可怜的物理直觉和顽强到近乎偏执的“科研精神”,
在凡人小城挣扎求生。他尝试用基础电磁学原理解释并简陋地模拟“引火符”效果,用流体力学粗糙地优化低劣“轻身符”的灵力流动路径,甚至用概率论分析坊市里低阶丹药药力分布的离散性以图捡漏……
每一次尝试都磕磕绊绊,漏洞百出,充满了理想模型与混乱现实碰撞后的狼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