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哲忍不住打了个招呼,“你好,你是太仓人?”
女孩儿很惊讶地转过头看着他,“是的。”
“我也是太仓人,太仓沙溪的周立哲。”周立哲伸出右手,女孩儿伸手与他握手,“城厢镇,吴欣。”这恐怕是最典型的江苏省人介绍自己的方式。
周立哲看着吴欣,“太巧了,对不起,刚才听到你们的谈话,您是记者?”
吴欣笑着说,“还不算,希望我能成为一名记者。你呢?”
“我是德国克恩公司在国内太仓公司员工,正在德国学习。”周立哲大方地介绍自己,“你很久没回太仓了吗?”
“五年了。”吴欣回答他,旋即又问,“太仓变化大吗?”
“大,太仓每年都在变化,而且变得很快,你还会回国吗?”周立哲大概猜到了吴欣是去德国的留学生。
“当然。”吴欣毫不犹豫地回答。
“到时候,你就知道太仓已经不一样了,期待你早日回家看看。”周立哲大方地说道,“我在德国还有一年的学习也要回国了。”
吴欣欣喜地看着他,“克恩公司的总经理是张轲闻吗?”
“你认识?”周立哲除了有老乡情的惊喜之外,此刻又多了一份惊喜。
“我爸爸和他是好朋友。”吴欣告诉他。
周立哲来了兴致,“真是太巧了。”
“是啊,我也没想到,你在克恩公司做什么?”吴欣正式打量了一下周立哲,觉得眼前这位男士应该和她年纪相仿,虽然他没有西装革履,但看起来,十分干净整洁。
“我在数控车间工作。”周立哲大方地介绍自己,“哦,我是双元制学员,现在去德国继续学习。”
吴欣听到这儿,瞪大了双眼睛,惊讶地欢呼,“哇,没想到,张叔叔的双元制真的搞成了。”
这种偶遇大大出乎周立哲的意料,他也没想到吴欣居然知道得这么多,“是的,非常成功,而且现在太仓的双元制班越来越多,从最初的几家公司需求,到现在很多德国的企业都因为太仓有双元制教育而来。”两个人越聊越亲切,不止是在德国求学,还有家乡,还有他们共同认识的人。但他们都没有提到苏萌。
他们交换了联络方式,相约回到德国之后常联系。
坐在吴欣旁边的德国记者听不懂中文,但看到他们俩聊得那么开心,不免好奇,吴欣就用德语给他翻译,后来,周立哲干脆也用德语交流,两人在德国记者面前提到太仓的时候,那个德国记者竟然说,“我知道太仓,刚才我就一直在听你们提这个城市。”
“你知道?”吴欣惊讶地问她这位同事。
德国记者点点头,“我是记者嘛,在德国企业界太仓是个很有名的城市。”
德国记者同事讲了许多关于太仓在德国已经小有名气,他告诉他们,他们除了知道几个大城市之外,就只知道太仓这个城市了。吴欣万万没想到,她离开的五年,太仓已经有这样的影响力。十几个小时的漫长飞行,因为有太仓这个话题,不再枯燥,他们聊了很多,太仓这个城市在两国人民的心中是个什么样子,聊着聊着他们会惊讶地瞪大眼睛,偶尔又颇有感慨地唏嘘不已。吴欣会问周立哲那些熟悉的地方,和有些想念的家乡美食。周立哲都如实回答,蓦地他说了一句,“不过,这次我回去,感觉太仓又变了很多。”
“你离开几年了?”吴欣问他。
“两年。”周立哲好像并不确定似地在心里计算着自己离开的日子,没错只有两年,但克恩公司附近又盖了几幢厂房,就像野地长出的花朵一样,悄无声息地挺立在他面前,鲜艳夺目。克恩公司曾经孤独地矗立在那里,两年之间,他到克恩公司大门前时,竟然会迟疑了一会儿。
两个人陷入片刻沉默当中。
到了德国之后,他们彼此告别,虽说都是太仓人,在德国也离得不远,可要相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节奏。
周立哲到了德国的宿舍里,除了给父母报去平安,还给苏萌发了一条信息。
“这次回来的飞机上,很巧地遇到一个女孩儿,更巧的是她也是太仓人,还认识我们张总。”
“有这么巧的事?”苏萌也觉得这种巧合简直是千万分之一。
周立哲告诉她,是的,她回国报道奥运会,让德国人看到真实的我们。周立哲知道吴欣做了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这两年在德国,他从德国的媒体上很少看到有关国内的报道,偶尔有也极其片面,这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他也明显能感觉到,德国民众对国内的了解有限,反而是德国的企业界在慢慢接受我们的祖国。
他把从吴欣那听到的话告诉苏萌,苏萌虽然没去过德国,但她能感觉到周立哲口中那个女孩儿做的事意义重大。
“那女孩儿漂亮吗?”女孩子会有些不一样的心思,她突然问道。周立哲如实回答她说,漂亮,气质优雅,看得出非常优秀。
苏萌闻言,陷入沉默。
周立哲全然不知电话那边的苏萌的心思,他看了看时间,还以为是苏萌睡着了,就放下手机,没去在意。
优秀,苏萌一直觉得自己在双元制班里是优秀的,走上工作岗位,她看到更多优秀的人,优秀的人好像突然变得很多,连周立哲在飞机上都能遇到优秀的人,而且还是女人。
沙丽丽下班回家就对丈夫说,“今天我们单位同事说,她老公的单位有个不错的小伙子,问我要不要介绍给萌萌。”
苏志强一愣,他好像还没宠够自己的女儿,就要把她推给别的男人了吗?不情愿地说,“萌萌今年才23,会不会太早了。”
“也不早吧,谈个两年,再结婚,多了解了解。”沙丽丽盘算着,“对方在银行里工作,虽然不一定大富大贵,但至少稳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