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真是考验他们的语文能力,既要猜到发音,又要能完整的领会其中的意思,终究还是会有一点小小的偏差。周立哲也告诉她,她中考失利的事,他妈妈早就和他说过了,因为你一直很优秀,妈妈一直在背后夸你,让我向你学习,所以根本没想到你会和我一个班。而我对你的关注也是因此开始的,我觉得女孩子学这个专业太苦了,没想到你居然能坚持下来,所以我很佩服你,从小的时候佩服你学习好,到双元制班佩服你能和我们男生一样做那些工作。
苏萌这才知道,每个人的心里都有秘密,就像诗里说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她长舒了一口气,人与人之间的体谅与包容不过如此。
她对周立哲说,谢谢你,从未揭开我的伤疤。
苏萌和周立哲的话题渐渐地从工作到个人,后来,他们无话不谈,拼音这种独特的交流方式让他们偶尔可以暗藏语言的小玄机。那些他们可能看得懂,又可能看不懂的小玄机。
周立哲突然接到任务需要他紧急回国一趟,但他只能在国内停留三天,就要赶回德国。回到公司的周立哲直接向张轲闻汇报工作,汇报工作之后,他特意跑到车间去看以前的同学现在的同事,更重要的是他想见苏萌一面。同事们看到他万分惊喜,都拥上来问东问西,他一边回答一边四下张望,寻找那个身影。
终于,看到她走进车间,手里拿着很多物料,进门看到同事们都围在一起,才看到站在最中央的那个人。周立哲事先没有告诉苏萌他要回来,他就想看到此刻,她惊喜的样子。他笑着向她挥手,苏萌怔了一会儿,才回过神似地笑着向他走来,“你这是?被遣送回来了?”
同事们都大笑起来,周立哲抬手拍着脑门,“你就不盼我点好?”
苏萌当然知道他才会不犯这样的错误,她这是在怪他居然没有事先告诉她一声。
一别两年,两年的拼音交流,又都忍不住笑了出来,“还有一年。”周立哲走到她面前,意味深长的低声说,他看着她的眼神变得有些不一样了,苏萌点点头。
“等我回来。”周立哲又接了一句。
“不回来,你还能去哪?”苏萌笑他无话找话,周立哲被她呛得脸一红,苏萌似乎知道他的言下之意,佯装不懂,毕竟他什么也没有明说,她的懂到底是不是他的心意,她自己也不知道。
“今天晚上我回沙溪,明天就要飞回德国。”周立哲凝注着她的脸,良久才说。
“这么赶?”因为有保密要求,苏萌只知道他是突然回国取一样重要的东西,但不知道他的行程这么紧张,只好说,“好吧,那……”
“你今天去看你亲公亲婆吗?”周立哲紧接着问。
苏萌看着他犹豫了片刻,“可以去。”
“那我在巷子口等你。”周立哲好像生怕苏萌反悔,说完就急匆匆地走了。
这算是约会吗?苏萌抿唇微笑。
周立哲回家后吃过晚饭,就匆匆地出门了,父母还没看够这个儿子,追在后面问他几点回家,他们也有攒了一肚子的话想和儿子说,他却回了一句,“不一定。”
巷子口,苏萌穿着白色短裤、蓝色半袖衬衫,黑直发齐肩,看到他时浅浅地笑着。8月的天气,正是江南最热的时候,周立哲跑过去已经一身汗了,“热嘛?”他问苏萌。苏萌的额头上渗着汗珠,“怎么不热?”还是那种说话的语气,周立哲有时候觉得面对面时的苏萌没有手机上打拼音的时候温柔,两种不同的感觉倒是让他觉得很有趣,但是这种语气的苏萌他好像更加熟悉。
“这次回来太匆忙了,没来得及给你准备礼物,下次一定给你带一份大礼物回来。”周立哲歉意地对苏萌说,“报答你,陪我聊天打发空虚寂寞的时光。”
“嗯,那你要准备一份贵点的,每天晚上在我的手机上按那么多拼音字母,好几个键子都松动了,不信你看。”苏萌说着从包里拿出她的三星手机,递给周立哲看。周立哲接过来,按了按,果然松动了,“那就给你换个手机。”钢铁直男也就是这样了吧。
苏萌也不客气,“这可是你说的,那我可就等你回来给我换手机了。”
“说到做到。”周立哲一脸严肃,苏萌就知道,她的新手机这回有指望了,周立哲的确是一个说到做到,言出必行的人。
他们一路走到水塘边,那个苏萌和周立哲心里最难过的时候都来过这片水塘,好像有很多话想说。两个人发了那么久的信息,几乎无话不谈,可还是东一句西一句地能聊上几个小时。
直到夜色渐浓,看着头顶圆月,即便是依依不舍,也只能分别,周立哲对苏萌说,“明天我就回去了,到了德国,我再发信息给你。”有时候,有些话,似乎不需要面对面表达,而有些话一定要面对面时才能说。
周立哲匆匆走了,飞机上坐在他旁边的是一位亚洲女孩儿还有一个德国人,他们一路上都在谈论奥运会的事,从他们的谈话中周立哲听出来,他们是从德国来报道奥运会的。那个女孩儿突然说,“上海离我的家乡很近,而我却过家门而不入,这在我的国家是有典故的。”
和那个女孩儿同行的德国人惊讶地问她,“你们的典故都很有意思,可是你为什么不回家呢?我可以等你几天的。”
女孩儿说,“是我想尽快把我们拍到的奥运会和现在的样子编辑好,我迫不及待地想让更多的人看到。”
“我们不是已经传回去一部分了。”那个德国记者说,“而且报社也及时已经发出去了。”
女孩儿笑了笑,“一定不会是全部,所以我要亲自制作这一档栏目,跟踪报道。”
周立哲大概听明白了,他们是来自德国报社的记者。
“为你的祖国?”她旁边的德国人问。
“对,为我的祖国。”女孩儿很骄傲,“我的家在太仓,你听过吗?”
当‘太仓’两个字从女孩的口中说出来,周立哲就再也不能不仔细地看看那个女孩儿了,和他年纪相仿,从她刚才说的话中,他就听出来这个女孩儿做的事很值得骄傲,也让他钦佩,她竟然是太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