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无缝衔接一样进入克恩工作的同学们走上各自的工作岗位,因为一起走过年少轻狂的岁月,相互之间非常了解,工作中的配合度很高。之前三年的学习中,他们对克恩已经有了深厚的感情。张轲闻面带笑容非常满意地看着双元制模具专业班的学员成功进入车间里工作,虽然这一等,等了五年,可这重大的一步,意义非凡。

王薇满面春风地拿着一叠案件袋来到他的办公室,"都顺利入职了。""嗯,这些学员怎么样?"张轲闻欣喜地问王薇。

"虽然都在车间学习了那么久,但他们还是非常兴奋。特别是有几个优秀的孩子,我让他们选了自己喜欢的岗位,看样子,他们都非常满意。"王薇笑着说,"虽然等了五年,但好像是值得的。"张轲闻更是笑出声来,"我也很兴奋,开始我还真不能理解集团总公司的决定。""是啊,当时可是觉得遥遥无期啊。"王薇感慨不已,"五年,一转眼就过来了,看到现在的成果,我才明白斯坦姆博士的决定多么有远见。终于不用不断地招老技术工人,不断地处理那些不和谐的纷争,也不会再有操作事故出现了,是吗?""当然,走,我们去看看他们。"张轲闻兴奋地走出办公室,他想看看工厂车间里模具工人充足的景象,那感觉就像是飞速运转的机器设备一样让他振奋。

克恩公司第一届双元制班的成功,接下来的每一年都有在太仓投资的德国企业与学校合作,越来越多的双元制培训班渐渐成熟,苏志强也如愿以偿地成为了双元制班的老师,他和女儿经常一起讨论关于双元制教育的事,而沙丽丽自然而然地也成了最了解双元制教育的人。女儿苏萌的成功入职,让很多她身边的人开始了解双元制教育。单位里很多家里有要中考的孩子家长开始向沙丽丽打听,沙丽丽就如实地告诉他们双元制是什么样的教育,"孩子喜欢学习,学的好的,就好好读高中,如果没考上高中,就去试试,双元制专业班不是随随便便读才行,也要吃苦。""这有什么苦的?"有些同事觉得沙丽丽在虚张声势。沙丽丽早就在女儿去读双元制班的时候就懂了一个道理,理念不同。她能理解,就像理解当年的自己。

双元制模具专业班的成功,斯坦姆博士很高兴,他含蓄的笑容之下带着某种自信和运筹帷幄。他开始对身边的德国企业家朋友说,"如果你的经营战略中有中。国市场就去太仓,那里有我们的双元制教育。""真的?""当然。"对用人单位来说,他们需要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

送走这批孩子,范琦也收获了颇多感悟。苏志强即做为同事,又是学生家长,约范琦吃饭。

"你请我吃饭显得我好像当初偏袒你家苏萌了似的。"范琦一本正经地避嫌。

苏志强毫不客气地笑着说:"我女儿那么优秀,需要你照顾吗?""哎哟,你真是翅膀硬了,不是当初追着我问双元制的时候了?"范琦不服气了。

苏志强笑得更大声了,"行了,晚上老地方见,你做我女儿班主任这三年,我们都没一起吃过饭。"范琦这回笑了,"这么说我还是个很公正的老师,不徇私情。"那天晚上,他们讨论得更多的是双元制教育与普通职业教育的不同,他们都觉得可以对学校里普通班的教育提出一点改革意见,既然德国双元制的经验可以用在中德双元制班上面,那为什么不能用在国内职业教育上面呢?不但他们俩,职中教研组也开始了这些方面的深入研究,并找到了更适合职中发展的新形式,职中借助中德双元制班的经验,开始在民营企业中寻找合作伙伴,促成更多的专向职业学习,更好地为当地企业培养人才。

进入公司工作后的第二年,苏萌他们面临着第二次选拔,这一次从他们19个人当中选拔3个人送到德国总部进行新的设备操作的学习。

这次选拔不仅是技术水平,还有个人品行。而这次选拔,是把他们在双元制学习期间的各种考核也纳在其中,最终,周立哲、李长浩和夏海丰被选拔出来,确定为去德国学习的新技术的人员。苏萌的成绩也很靠前,但听说苏萌的手臂力量不强,因此,排在第四名。

他们三个人去德国之前,同学们一起聚餐践行。苏萌不应该落选的,周立哲对她没有被选上的原因是手臂力量不够很疑惑,终于到了可以喝酒的年纪,他借着酒劲问苏萌,"这种操作的手臂力量对你来说不应该是问题,我看过你操作,虽然你人长得小,但力量很大,怎么会?""因为,我不想去德国。"苏萌并没有隐瞒。

"为什么?"周立哲瞪大了眼睛,这个班里的同学都以能进一步深造为荣,她怎么会主动放弃,这不像她,周立哲的眼里,苏萌绝不是个轻易放弃和妥协的人。

"没有为什么,就是不想去,你们去把先进技术学会来再教我,也一样。"苏萌说得云飞雪落般轻松。

周立哲还是想不通,可最后他说,"女人的心思真难猜。""女人?"苏萌大笑了起来,这一年,她20岁。

苏志强本以为女儿可以被选拔到德国继续学习,但事与愿违,不免觉得惋惜。

"我觉得萌萌不想去德国还有一个原因。"沙丽丽虽然在学业上不如苏志强那么懂女儿,但也是女人的她能理解女儿情感的部分。

"为什么?""吴欣在德国留学。"沙丽丽说道。

"不至于吧?都过了这么多年了。"苏志强不太相信妻子的判断。

沙丽丽笃定地看着他,"看来,你了解的是我们看到的女儿,对她的情感世界一无所知。""她谈恋爱了?"苏志强反问。

"都什么跟什么啊?我是说,友谊的坎她还没跨过去。"沙丽丽白了丈夫一眼,平常挺会做思想工作的丈夫,情商突然为0了,看丈夫那一脸的疑惑,沙丽丽继续说:"你看,萌萌这三年来,没交一个女生朋友。""哎呀,那是因为她们班里没女生嘛。"苏志强摇着头。

"就算是,一个学校里总会有啊,她只在自己的班级里,从来不想走出去,说明什么?说明她心里还有执念。"沙丽丽像个心理学家似地给丈夫分析。

"你们这些女人没事就瞎琢磨,你问过她了?"沙丽丽觉得丈夫就没有她的觉悟高,以前听他们父女俩谈学业的时候,她听不懂都给他们充分的信任和支持,从来没有质疑过他们,可现在,丈夫对她说的话全是质疑,沙丽丽就有些不高兴了,"信不信由你。爱信不信。"扔下这两句话就再也不理苏志强了。

苏志强还沉浸在妻子给她解释的道理当中,也没感觉到沙丽丽不高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