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继续去企业里上实训课,大家都要准时。"范琦叮嘱他们,他又看了一眼周立哲,看到那双眼睛里的泪光。他冲这个学生点点头,能保住他们,范琦比谁都高兴,可他的脸上仍然挂着严肃,至于刚才李长浩口中的激动,谁也没看出来。
不管最末位被淘汰的是谁,双元制模具专业班真正的友谊大概就从那一年开始了,他们从这一天开始学习的态度也大不一样,更加积极认真,他们终于知道他们这个班的价值。
那一年,周立哲刚17岁,虽然是青春花季,但他突然懂事了许多,无论是对老师、父母、学校还是克恩公司,他都有了全新的认知,那天开始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加倍努力学习,他的目光又看向了苏萌。正碰上苏萌投向他的目光,四目相对,苏萌微微一笑,仿佛也在鼓励他,他连忙躲开了。
接下来的日子,同学们在企业里的学习态度更加认真。那个寒假无一人请假缺席。
"起火了!"车间里的切割声很响,带着护具的同学们听到喊声时才发现身后的操作台起火了,切割时溅起的火花烧坏了机床的挡板,所有人都专注于自己手上的活儿,又带着安全护帽,竟然没人发现,转瞬之间火已经烧得很旺。所有人开始向外跑,苏萌离火情最近,她听到喊声回头,看到上窜的火苗,脚下一软,慌了神,竟然不知向外跑。旋即,一只有力的手将她猛地拉向一边,拿着灭火器冲向火光。
是周立哲。
她看着他拿着灭火器,将火熄灭。
"人没事吧?"有人在问。
"没事没事。"班长李长浩回答。
所有人又回到现场进行清理工作,擦拭刚才燃烧过的痕迹。
苏萌走到周立哲面前,柔声说,"刚才谢谢你。""有什么好谢的?"周立哲不以为意地继续干活。
经过那次打人事件之后,周立哲变得更加低调勤奋,很少嘲笑苏萌了。他临危不乱救火的一幕,让苏萌认可了周立哲的优秀,除此之外,更多了一份感动在心底。
也因为这场火情处理得及时,周立哲的处分被撤除了。范琦告诉周立哲这个好消息的时候,周立哲激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只傻傻地笑着给范老师深深地鞠了一躬。范琦拍拍他的肩膀,"继续加油。"周立哲不住地点头,范琦早就听说周立哲也在刻苦地学德语和英语,他一直相信这个孩子的后劲不可限量。
后来,班里的第一、第二名始终都在周立哲和苏萌之间徘徊。他们俩从彼此挖苦,到一起探讨图纸,成了班级里的最佳解决技术难题的搭档。
苏萌开始对图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无论在学校还是家里都在研究图纸,甚至开始亲手绘制图纸。
沙丽丽送水果到女儿的房间看到一桌子的图纸她竟然看都看不懂,也不敢问,就退了出来,来到客厅里和苏志强说,"萌萌画的图纸看起来很难啊。""是的,他们的课程要更难一点。快毕业考了,压力也大。"苏志强一边吃水果一边说,但看起来并不像他说的压力那么大似的。
"那她能行吗?"沙丽丽觉得画图纸那是工程师的活,女儿不过是个职中的学生。
苏志强仍然轻松地说,"能行。"沙丽丽疑惑地看着丈夫,不知该不该相信,这三年来,女儿和丈夫说的每一件事她都质疑过,事实又都证明了女儿和丈夫是对的,看来这一次,她也只能沉默地以观后效了。
很长一段时间,苏萌都在画图纸,拿到学校里和同学老师讨论,还要去企业里和技术主任讨教。沙丽丽那些日子都有种女儿是工程师的错觉了。
2003年,双元制模具专业班就要毕业了,最后一次期末考核是按照图纸做一个设备。苏萌钻研图纸,构建设备的制作,这次考核很重要,关系到她进入克恩工作以后能不能被安排到重要的岗位上。她要拿出全部的努力。
苏萌顺利毕业并以优异的成绩成为克恩太仓公司的一名正式员工,如她所愿被分配到比较重要的岗位上,她对这些工作毫不陌生,很容易就融入其中。
班里的其他同学也顺利签定了合约,只有方凯被开除,成了被末位淘汰的那一个。
那年苏萌19岁,这个年纪进入职场看起来还有点小,沙丽丽不禁感慨,"女儿应该可以学更多的知识的。"对丈夫小声念叨。
苏志强却安慰她,"工作以后,只要她想学习就可以继续学习。学习这件事应该是终身的,不能以一张文凭来决定什么。"纵使沙丽丽心里还有些疙瘩,但丈夫的话也不无道理。
这一年的暑假,苏萌没有假期,她要马上去克恩公司报到了,她把自己的房间整理了一遍,从学生到职场,她的人生又开始了新的一页。她打开电脑,想上网找点材料,又看到QQ上吴欣的头像闪动。很长一段时间,这个头像没有闪了,苏萌蓦地想起,吴欣今年高考。
"我要去德国留学了。"吴欣的留言让她微微皱着眉,难道吴欣没有考好?不会吧?吴欣很优秀,就算她隔断了所有和吴欣相关的信息,但偶尔她还是能从别处知道一些吴欣的情况。难道,吴欣也在考试的时候生病了?出现了重大失误?不然,她怎么会去德国留学呢?以前,她们俩的梦想中没有这个嘛。苏萌正纳闷,吴欣就又发来了消息,这么重大的决定一定有她的原因。苏萌不知道吴欣会不会告诉她。
她要成为一个"桥梁"。
这就是苏萌对吴欣发得那段话的总结,苏萌不由得微微一笑,但吴欣要去德国学新闻,让她始料不及。
"她一直那么有想法。不奇怪。"苏萌自言自语,关上了吴欣的对话框,仰望着天空,一架飞机飞过,那是飞往德国的吗?为什么有人正走向德国,而她觉得自己好像已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