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志强口中的老高是他的同学,目前在教育部门工作,为了女儿的事,他特意去找老高打听过,老高对德国的双元制教育非常赞赏,对苏志强说,我们也要打破一些固有的思想,接受点新事物了,何况,德国的双元制教育在德国始于中世纪,有很丰富的经验和积累。现在太仓很多德企老总,重要部门的负责人都是德国双元制教育培养出来的。苏志强这段时间没闲着,学校里的双元制模具专业班如火如荼地筹备了很久。

“可这种模式,我们根本没有经验,这是第一届啊,能行吗?”沙丽丽仍然忧心忡忡。

苏志强笑了笑,“你到太仓的德企里走走看看就知道了。只坐在办公室里听新闻,了解不到真实情况的。我们的新校长是职业教育的老教育工作者,对于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他看得比我们深远,之前断断续续谈了那么久迟迟没有结果,他一上任就推进了这个项目,说明是非常有意义的。”嘴上这么说,但苏志强对双元制的了解还是有限,他也只是在学校的会议上听过,因为他学的是数控不能负责双元制班,学校选了范崎送到德国培训去了。

沙丽丽突然眼前一亮,“那你能去教这个班吗?”

苏志强涩然一笑,“我可不行,双元制模具班的教师要求英语口语要好,我这英语水平可不行。放心吧那些老师都是经过选拔又送到外面专业培训过的。”

“要不是你在职中,我都不知道什么双元制教育,外面的人就知道是职业中专。”沙丽丽一会儿高兴一会儿落莫。

人总是在和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时候,更加重视,现在的苏志强因为女儿对双元制教育有了极大的兴趣。

“哎,我不是觉得委屈了女儿了嘛,她成绩一直那么好。”沙丽丽还是为女儿的中考失利难过,喃喃自语。

“就因为她是个要强的孩子,我相信她在哪里都能发光。”苏志强坚定地说道,“我们俩这前辈子都是顺顺当当地过来,虽然别人看起来不错,但又觉得少了点什么,也许女儿走的路更精彩呢。”

“你真想得开。”沙丽丽瞥了丈夫一眼,没好气地说。

苏志强笑了,想不想得开又如何?他是这个家的主心骨,这个家的两个女人都看着他呢,他不能让女儿倒在第一个人生路口,他要让她释放出她的光彩。

“都什么年代了,条条大路通罗马。”苏志强拍拍妻子,“你要相信一个城市的决策,城市的领导者他们比我们看得深远。”

沙丽丽没再说话,心里隐约也觉得丈夫的话是对的,不管那么多,日子还要过下去,未来谁又能预料得到呢?重要的是当下的选择,无论怎样不能放弃,女儿的未来应该由她自己创造,至少他们这个小家庭虽说不是大富大贵之家,但沙丽丽认为爱是他们这个家最大的资本。

第二天苏志强特意请假,送女儿回乡下的父母家里。

苏志强乡下的老家在沙溪,太仓名镇,历史悠久。苏家在沙溪镇有老宅,苏志强的父母住在那里。说是乡下的老宅也是一座三层小楼,外面还有一个几十平方的院子,老两口在院子里圈了一块地种点蔬菜,不但可以自给自足,每逢周末、节假,苏志强一家还能带回去一些绿色环保的亲情蔬菜。太仓很多人都过着这样的日子,太仓城区内有个特别的现象,叫假日空城。所以,节假日的时候在城里在的一大部分都是新太仓人,土生土长的太仓人大都回他们的乡下去团圆了。

苏志强的父亲也是位教育工作者,知道孙女中考失利的事,不知打了多少个电话,这时看到孙女简直变了个人似的。过去的苏萌性格开朗,大大咧咧得像个男孩子,可眼前的孙女,蓬头垢面,没精打彩,甚至穿着家居服就来了。进门后也没和他们打个招呼,直奔自己在这里的房间。

苏阿公看看儿子,苏志强无奈地叹了口气,轻声说:“她肯定是难为情见你们,别管她。这个时候安慰的话儿没用。”

苏阿婆从客厅里走了出来,“萌萌没事吧?”

“姆妈,萌萌心情很低落,这些日子你们多看着她,别让她往外跑就好。”苏志强关照母亲,虽然他也有些不放心,但他知道女儿同意回来,就是说明她在康复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