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又聊了一会儿,房玄龄忽然又开口道。

“陛下,之前仍需对外作战,可现在战事已经到了尾声,是时候让各位将军们在长安城休息休息了。臣听说不少的将军们还没有结亲,这不是人君应该放任的事,陛下对将军们的关心太少了。”

房玄龄这话一说,立马就得到了其他人的赞同。

李湛颇为松快的一笑,他知道房玄龄这么委婉的话,到底说的是什么,其实不外乎是收将领们的军权的事。

不管是按照前隋的做法,还是如今大唐的做法,只要将领们回了长安,交出军权,一般就只有作战的时候才让他们出征。

还想像现在这样,一直在外面带兵,那机会可就少了很多了。

当然,按照隋唐的制度,这些将军们回了长安虽然很少能染指兵权,但相权肯定是要给的,所谓出将入相不就是这样吗?

最少要给出一个高位,荣养这些将军们。

虽然这样的做法,之前也激起了罗艺的反抗,但终究不成气候,也无关乎大局,他们都是觉得这样更为合适些。

只是,李湛心里也有所衡量,现在李湛手下的这些人,和当初前隋时的那些世家出身的将领们可不一样。

他们可以出将入相,不代表李湛麾下这批人也能出将入相。

文化素质缺的太多了,就不说别人,单单是蓝玉、常遇春等明朝将领,哪一个不是底层出身,指望他们骤然能听的懂朝堂上一些隐晦的话术?

实在是想太多了。

就算蓝玉算是经过一茬皇帝的压制,明白皇权的威严,可这种政治头脑真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

就从蓝玉的一些做法来讲,他一直还保持着那种大将思维,丝毫不像是帅才。

可也总不能硬生生把他们拘起来,那实在是对他们才能的一种浪费,朝中专门处理政务的事他们做不好,其他的还是有能做的。

思量了一下,李湛笑眯眯的说道。

“巡查御史这些人,有时候遇到事情太过小心了,依朕看不若把他们这些人放到监察系统,让他们随时可以巡视地方,检查天下不法事。”

“专门重新设立一个监察司,这样对内对外都好交代。”

房玄龄和杜如晦自然不是很满意,在他们看来,之前李二对他手下的那些军将们的安排就已经很好了,何必要多此一举,把这些跟着李湛的将领们放到一个新的机构呢?

明明这样的机构,朝廷已经有了与之类似的了。

而且巡查御史这样的职务,对那些战功卓著的将领们来说,实在太低了,除非李湛重新确定监察系统的原则。

要知道,现在监察的御史们都是位卑权重的代表人物了。

若是就这么一下把那些将领们安排到这样的位置,实在有些太瞧不起这些将领们了。

不过李湛的这个想法确实不错,让这些将领们摇身一变,成为御史,巡视地方,随时向李湛报告地方上的动静。

但凡有哪一处地方有作乱的倾向,这些将领们一纸奏疏递上去,有几个人能顶得住的?

更不用说,要是真的情况紧急,他们这些将领们还能直接接手地方的军权,将隐患消灭在无形之中。

只是……要这么做了,就算抛开将领们的意见,那些御史们恐怕就第一个不乐意了。

本来他们日子过得好好地,现在忽然冒出来一个监察司,和他们抢饭碗也就算了,更憋屈的是,他们压根顶不过这样的监察使们。

只要一想这些监察使原来都是什么人就能想明白了,这样混不吝的将领们,对上比他们官职低了不止一等的御史们,哪能放在眼里?

而且要是真的设了这样的机构,岂不是意味着,御史在监察使之下?他们这些清贵的御史们,从此以后要受那些在长安荣养的将领们的管制?

这样一来,岂不是乱了套吗?

想了好一会儿,杜如晦拱手说道。

“陛下,这样是不是有些多此一举了?本来就有专门负责监察地方的御史了,再这么设立一个监察使,权责不清,对行政上来说并非是什么好事。”

“何况,原来的监察系统可以算是个半独立的机构,若是在上面放一个监察使,那这些将领们的不法事,他们又怎么可能上报朝廷呢?”

李湛淡淡的笑了笑说道。

“将军们自有朝廷上的其他人监察,何况就算是以往,哪一个御史又敢对将领们攻讦了?还不若把这些将领们放入监察系统,有了这样的权威也好对地方实施真切的监察。”

“以往的时候,监察系统失灵那也是常有的事,很多时候,地方上的事情被发现不对,也都是不了了之,甚至很多地方官员在较为偏远的西南等地,为所欲为,完全无视朝廷的存在。”

“指望那些御史们能压得住这样的事吗?还不如把监察的权力收到都察院,让朝中的重臣们担任监察官员,对地方进行威慑。”

“要是担心和御史台的职责重叠,完全可以把御史台和这样的都察院合并吗,这样一来事情不就解决了?”

这一下,他们这些人都沉默了。

房杜二人沉默,只是因为一时间有些接受不了都察院这样一个权力大增的监察机构,虽然知道换成都察院以后,中央对地方的管控,监察会上一个台阶,可总是有些别扭。

而杨士奇则是更为隐秘的一些想法了,要知道自宋朝开始,中原就成了一个重文轻武的地方,中间就算因为大明开国之时,偶有反复,可终究是文人的天下。

可现在,李湛这么直白的让武臣们占据这样重要的部门,对杨士奇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冲击。

只是很快他也想清楚了,李湛终究不是更往后的朱元璋和朱棣等人,更不是比较文弱的宋朝君臣们。

李湛既然想要建立不世之功,试图让江山变得更加长久,就不可能对能够保卫边疆的武人们视而不见,或者放任文臣们对武将进行打压。

这样的办法,想来终究也是权宜之计,长久不了。

毕竟,文臣们每次都有科举进行补充,武将们不经历战事,谁会认他们呢?

有着这样的心里安慰,杨士奇的心中就好受了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