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步看到推行的成果后,魏征和萧瑀都主动请缨,想要负责天下的高产良种的推广,他们都不是傻子,这样的一份大功德,只要沾上了,就算在自己死前的时候,官位可能不高。

可是等到去世以后,带来的福泽绝对可以绵延数代,这可比单纯的当高官来的幸福的多,就算是高官也要防着站错队啊!

可有了这样的功劳傍身,就算是以后出现政斗,大多数人也会看在推广粮种的份上,给他们留下一支后人。

要是更夸张一点,说不定可以像现在的孔孟等家族,绵延不绝。

眼看他们为这事快要把狗脑子都打出来了,李湛乾坤独断,让他们各自负责一个州县的粮种推广,人人有份。

这些大臣们看到李湛的决定,虽然心不甘情不愿的,但也明白这样一块肥肉,李湛肯定不可能让他们一人独自吞下。

更别说,这粮种还是李湛拿出来的,真要说起来,百姓们也更应该感谢李湛才对。

他们就是再争,在聪明人眼里也是争不过李湛的,唯一值得疑虑的是,到了地方之后会不会有贪天之功为己有的人。

毋庸置疑,这样的人肯定会有,恐怕数量也不少,不过在李湛的铁拳下,只怕是活不了太久的。

至于其他的事务,其实还有一个字典的推广,之前李湛已经编纂好的蒙学字典,李湛也希望能在明年全面推广开来。

这个东西在很大程度上也能提高全民的识字率,对知识的传播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样还能进一步推动科举制的发展。

虽然李湛不指望田间的老农都能把公文读的溜溜的,但只要基数多了,那些世家大族们的优势不一样会慢慢衰减吗?

配合上印刷术,这个过程只会更快。

李湛还是很有耐心的,虽然这件事的发展可能会持续上百年,但只要李湛能保证自己选的继承人能够继承他的意志,这事做起来就会相当简单。

说到底李湛也不希望把事情做得像黄巢起义时那么难看,直接把这些世家大族们斩尽杀绝,不管怎么说,现在掌握知识的到底是他们这个阶层。

读书的人数一旦多了,能选出来的人才自然也就更优秀了,内卷这事是不分古今的。

另外一点,其实看着也颇有意思,李湛一力想要推广的句读或者叫标点符号,终于也出现在朝廷的公文上了。

一开始,这东西只有李湛原来治下的西域都护府和河西四州在用,其他地方的官员看着好像很是高冷,就是中枢的官员们也就像是没看到一样。

但随着李湛的权威越来越重,边疆战事的进展一如既往的顺利,很多人不言不语的开始用上李湛曾经推广的标点符号。

李湛也不是没看过这些人的奏折,溜须拍马的属于多数,看上去就是这些人的道德水平相对低下,才会这么迅速的转变自己的想法。

所以说,这世事总是这么奇妙,要是按照这样的方法分辨‘忠奸’,那魏征等人都能算是奸臣了,还真的是很有意思。

零零总总的还有很多琐事,李湛一并在小会上和这些重臣们讨论完后,等到散会之后,李湛又把冯道和杨士奇,以及房玄龄、杜如晦留了下来。

作为皇帝的李湛亲自请他们吃饭,稍稍喝了点酒,李湛颇为得意的说道。

“如今草原已靖,高句丽明显撑不过今年,整个北方可以说是平静下来了,至于西北边疆,这时候不是继续扩张的时候。”

“你们觉得接下来用兵的方向应该放在什么地方?”

杜如晦身体不比在座的其他人,很快就有些不胜酒力了,这时候抢先说道。

“既然陛下觉得西北现在不是用兵的时候,那臣倒是觉得可以稍稍休养生息一段时间,先把内政巩固好。至于外战,往后有的是机会。”

杨士奇和冯道等人听着杜如晦的话,虽然看着像是醉话,可实际上还是很有道理的,边疆已定,正是缓一缓的时候。

若不然,万一激起民变,还要再把军队调入内地平叛,实非智者所取。

只是他们更清楚李湛的想法,李湛是不会同意杜如晦的想法的。

只看李湛现在这么问,就明显能感觉到,李湛的意思还是要对外开拓的,这个想法李湛绝对不会放下。

杨士奇琢磨了一下,拱手说道。

“如今军中都是百战锐士,就这么裁撤之后确实有些可惜了,以臣来看,倒不如把士卒放到西南方向,推动改土归流,将西南真正纳入中原统治。”

“至于对外……臣以为可以派水师前往贸易,应该能增加不少财政。”

杨士奇的意思也比较委婉,很明显也是不希望李湛继续往外打了,不管是他说的西南还是对外发展海贸,其实就一个意思,陛下您停一停吧。

李湛看着没出声的房玄龄和冯道问道。

“你们也是这个意见吗?”

两人齐齐点了点头,李湛有些遗憾的说道。

“那就这么做吧,都依你们的意思,朕确实应该停一停了,把内政巩固好再说,忍上五年,也没什么。”

“只是有一点,西南一带的吐蕃,朕是一定要打击的,不然恐为大唐之患!”

对这点,虽然房玄龄和杜如晦不清楚原因,可只是转念一想,吐蕃好像也不是什么特别强大的国家,既然李湛这么坚决,倒不如各退一步,于是齐声说道。

“陛下英明。”

至于没有出声的杨士奇和冯道,则是清楚历史上吐蕃对大唐造成的威胁,对李湛的这个想法自然很是赞成,只是杨士奇还是提醒道。

“陛下此言在理,只是吐蕃位处高原,气候和中原差距太大,若是不做好充足的准备,只怕可能会吃亏。”

李湛点了点头,笑着说道。

“这点朕会考虑的,总不能对这样的小国,再失败一次吧?”

说完之后,李湛自顾自的笑,他比谁都清楚吐蕃的难打,可是他牢记一句话,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既然决心已下,当然是要做好万全的准备,才去出征吐蕃,就以现在吐蕃的实力,好像也没到后来文成公主入藏后那么强盛。

说起来,当初唐高宗打的那么艰难,也有吐蕃拿到文成公主入藏的嫁妆过于丰厚有关系,这吐蕃还是大唐自己养起来的。

李湛对这事也颇为无奈,只要看看历史上给唐朝造成威胁的胡人,其实不难发现,这都是大唐自己养出来的。

原本是用来看家护院的狗,等到狗长大了,总是要对大唐反咬一口。

所以,李湛对李二那种政策,试图让胡人变成大唐的守门人,实在是不感冒,可以说是弃之如敝履。

民族融合不是这样完成的,至于后世有些人所谓的这些事情都是民族融合的阵痛,李湛更是敬谢不敏,谁要是真这么想,让他到大唐边境看看就不会这样觉得了。

李湛倒是更欣赏那些白人们的做法,只可惜他到底不是畜生,实在定不下这么灭绝人性的屠杀政策,只能很遗憾的作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