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谢过诸位兄台”。张成朝着众人说道。

“在下还有要事在身,就不多逗留了,各位咱们改日再叙”。张成朝着众位士子一拱手说道。

“师兄请走好,我等恭送师兄”。一行人朝着张成行礼恭送着。

张成、徐青玥、高拱等一行六人便在众多士子的拥簇下,走出了聚贤居的大门。

待张成等人走后,一旁的众多士子们便朝着王国光说道:“王兄好福气,能得闻名天下的张三元亲自指点,将来金榜题名是指日可待了”。一旁的士子闻言后,甚至都有些嫉妒王国光了,方才还觉得去府上为仆是件丢读书人体面的事,现在看来,却是好处多多啊。

“是啊,王兄他日若是金榜题名了,切莫忘了我等弟兄,还请回来指导我等一番”。又有一士子开口说道。

“哪有哪有,诸位兄弟谬赞了,在下不过是去他人府上做一书童,哪有幸得到张大人的亲自指导呢”?王国光连忙谦虚的说道。

“状元郎今日我等也见过了,为人可是十分的友善,想必定不会亏待了王兄,若能得张大人指点一二,王兄他日金榜题名绝不在话下”。又有一士子奉承的说道,

“还请将来金榜题名后,切莫忘了我等兄弟”。那名姓李的士子说道。

“那是一定的,若他日我王国光若能有幸金榜题名必定不会忘了诸位弟兄的”。王国光此时被众人一番吹捧,有点飘飘然了,不知东南西北。

次日一早,便是正月十六了,衙门开门上班的日子,张成这天不到卯时便早早的起了,身着翰林官服,正式回归翰林院报道。

翰林院在东长安街,大门是向北开的。还未到衙门上班的时候,张成便已经来到了翰林院门口,那门口守卫的兵士显然是还记得张成,主动问候道:“张修撰今日怎得空回翰林院看看”?

“小哥客气了,在下以后会天天到这翰林院中来”。张成笑着说道。

“我看张修撰这回必定也呆不长,您一看就是人中龙凤,绝不会久居于这翰林院中”。那军士非常笃定的说道。

“那在下谢小哥吉言了”。张成说道。

“张修撰怎么站在门口不进去”?那军士好奇的问道。

张成今日贸然回到翰林院,当然在门口等等两位侍读侍讲学士,若是自己这样招呼都不打便进去了,总会给人不好的印象。

当然,这事张成哪能跟这守门军士明说呢。只得笑着随意回道:“我在等候两位学士大人”。

在门口边聊着,侍读学士袁炜也到了,张成连忙见礼:“下官见过学士”。

“张修撰回来了”?袁炜亲切的问道,还是以前那副温文尔雅的模样。

“正是,下官今日正式回翰林院报道,今后多有叨唠,还望学士莫怪”。张成十分谦逊的说道。

“哈哈哈,居正此话言重了,还杵在门口干甚,快快随我进去”。说完便拉着张成两人踏进了翰林院中。

侍读学士袁炜可不是严嵩、夏言等一手遮天的牛人,自然是不会怠慢张成这位未来新贵,客客气气的将张成请了进去,就坐、上茶、说话。

当然了,张成并没有因为学士的礼遇而飘飘然,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两世为官的信条低调、低调、再低调,正所谓闷声发大财。所以张成更加的彬彬有礼说道:“我等晚学末进,侥幸得中,着实惶恐万分,袁学士切莫折杀下官了”。

袁炜不由得拈须赞叹道:“都说这一届的三鼎甲年少得志,今日看来却丝毫不见骄狂之色,实在是难得啊......”。大家都是三年才会出三个的三鼎甲出身,是以天然就有一种说不出来的亲切感,

“居正日后若有不对的地方,还请袁学士多多指教”。张成回道。

不一会,翰林院编修高拱走了进来,看到张成真回到翰林院了,是喜出望外。说道:“贤弟回翰林院来了”。

“这是自然,将来又要继续与肃卿兄一同共事了”。张成说道。

袁炜温言说道:“那就言归正传吧,给你们翰林院差事,最重要的便是经筵典礼,不过在秋天举行,现在不用忙。日常工作便是校堪实录、圣训、本纪、玉牒及其他书史,你既在翰林院待过,这些想必也清楚吧”。

“下官明白,请袁学士为下官分配工作吧”。张成说道。

按理来说咱们的差事关碍重大,只能由掌院学士来分配,此时正值朝中风云诡变多事之秋,徐大人想必一时半会是来不了这翰林院中了。若是让居正你天天无所事事,想必你也不自在,这样吧,肃卿最近在校订《元史》,你就去协助他吧。

“下官谨遵袁学士吩咐”。张成连忙说道。这任务听着是要去干活,简直与没有吩咐一样,从“协助”二字来说,就能明白具体责任在高拱,张成只是去打酱油的。这估计是袁炜顾忌着张成后面的徐阶,卖了他一个好而已。

《元史》其实早在洪武年间便已修成,只不过内容混乱,着实不能看。

因按规矩,每次大一统后,新建立的朝代都会给被取代的朝代编修史书,所以洪武元年,朱元璋便下诏编修《元史》,这份由宋濂总裁的元代官修史书,经过两次篡修,共计两百一十卷,但前后历时仅三百三十一天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完工了。

很显然,这是一次政治性很强的行动,因为《元史》修成便意味着一个朝代的结束,从而打消元朝残余势力复国的幻想,巩固了明朝的统治根基。

但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便记录一个复杂混乱的朝代,很显然是太仓促了,而且因为赶期,这套史书是由许多史官同时开笔的,使它不可避免地存在了许多不足之处,历来就遭到了学者们的非议。导致了现在的《元史》根本无法看。

就资料而言,在长期的战乱之后,史籍散失了很多,一时难以征集,很难完备,已经收集到的资料,限于翻译条件,也没有得到充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