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来两碗浆水面。”

二人沿着街道没走几分钟,就走到了县城边缘,见街边有个面馆,索性便过去点了两碗面。

浆水面,是这里的特色面条。

其独特之处在于使用经过发酵的芹菜制成的浆水作为汤汁。

这种浆水是由新鲜的芹菜和酵母在陶缸中发酵数周而成,味道酸爽。

制作浆水面时,先将手工擀制的长面煮熟,然后浇上炝过油的葱花、花椒水和辣椒油,再撒上芫荽末,口感丰富,味道颇为可口。

“味道不错。”

坐在光线昏暗的店里,方二山吃了一口面,满意地点点头,对站在一旁的老板竖起大拇指:“老板手艺不错!”

“没有没有……”

老板憨厚谦虚地呵呵一笑:“你们是从长池县来的领导吧?平时吃的肯定都是山珍海味,能吃得下去我们这种小老百姓吃的面条,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哪有那么夸张?”

方二山哈哈笑道:“长池县的领导也难得吃到山珍海味,大多数时候吃的都是家常便饭,而且再往前几年,我们兄弟俩也是经常饿肚子,想吃碗面条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呢!”

“我们都听说了,你们长池县以前过得也不好,但现在过得很好,不愁吃不愁穿,上学看病也都不用花钱,可真是让我们羡慕啊……”

“只是免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和书费,以及对部分大病补助报销一定比例,不是不用花钱。”

方二山笑着解释。

“那也好啊!”

老板感慨道:“别说那些了,我们这里的好多人连肚子都填不饱,根本没钱让孩子上学,生了病更不敢看,有病就吃几个药片,能治好就好,治不好就死了埋……”

“慢慢来,日子肯定会好起来的。”

方二山安慰道。

“大家都盼着你们长池县能多帮帮我们呢……”

“一定尽力。”

二人吃完饭,方二山取出钱包付款,但那老板不肯收:“你们从那么远的地方来帮我们过好日子,我怎么能收你们的钱呢?不能收的!”

“老板,一码归一码,我们在你这里吃了面,就得付钱,这钱你们无论如何也得收下。”

方二山把钱往老板的手里塞。

二人拉扯僵持的时候,一个衣着单薄破旧的小男孩不知道从哪里冒了出来,进了店里,看到桌子上两只碗里剩下的一些面汤,眼神发亮,捧起来一只碗就喝,把面汤喝光后又伸舌头在碗里舔了一遍,然后又端起另一只碗,咕咚咚喝光面汤,又把碗舔干净。

“这……”

方二山看得发愣。

“烂怂玩意,领导的碗你也敢喝,找抽!”

老板勃然大怒,抬手就对着那小男孩打了过去。

“算了。”

方大勇拦住了他的手,看了看那表情惊惧的小男孩,问道:“这是附近的孩子?”

“西边双井村的孩子,叫尕娃。”

老板收回了手,叹息道:“他刚生下来不久就没了娘,他爹又是个残疾,家里只有他姐姐一个人干活,一家三口日子过得很苦,经常吃不饱饭。他有时候会跑来我这里,喝客人们剩下的面汤,我觉得他可怜,一直也没拦着……二位领导,真是不好意思,让你们看笑话了。”

“这哪是什么笑话?”

方大勇摆手道:“老板这是行善事,是仁义之人啊!”

“嗨,算不了什么。”

老板摇摇头:“说实话,他来了这么多次,我也没舍得让他吃一口面,顶多给他添一勺面汤……没办法,我们这里人穷,没多少人下馆子吃饭,我这一天下来也卖不了几碗面,挣不到几个钱,实在没钱请他吃面。”

“明白,你能做到这种程度,已经实属不易了!”

方大勇说道,又看了眼那小男孩,道:“老板,给他做碗面吧,我们付钱。”

“好。”

老板也是觉得这尕娃可怜,闻言没有啰嗦,点头答应,又朝尕娃瞪了一眼,呵斥道:“你是傻子?领导请你吃面,你连个谢谢都不会说?”

尕娃刚才是被吓到了。

因为他以前来面馆里喝面汤,老板从来不会制止他,偶尔还会给他添一勺汤。

但今天突然挥手要打他,不禁把他吓了一跳,一时间有些发懵。

知道此时,在老板的提醒下,他才终于回过神来,脸上露出充满感激的憨憨笑容,咧嘴笑道:“谢谢!”

“对嘛,这才像话!”

老板满意地点点头,又对方大勇和方二山说道:“别看这烂怂年龄小,但机灵懂事得很,平时来我这里喝了面汤后,总会帮忙去把碗刷干净,还会把桌子凳子擦一遍……”

“不错。”

方大勇对尕娃微微一笑,又问道:“双井村,离这里远吗?”

“不远,西边二里地就是,走路很快就到了。”

老板说道。

“那这样吧。”

方大勇说道:“待会儿让这孩子在这里吃了面后,老板你再做两碗面,让他给家里的父亲和姐姐捎回去。然后再让他把碗送回来,可以吧?”

“可以是可以,但领导你们这就太破费了……”

“没关系的。”

方大勇说道,示意方二山把钱交了,伸手摸了摸尕娃那脏兮兮的头,笑道:“尕娃,你在这里安心吃面,吃完后再给你爸和姐姐送去两碗面,然后把碗送回来,知道吗?”

“知道。”

尕娃点头,又目光感激地看着方大勇,道:“谢谢!”

“不客气。”

方大勇微微一笑:“二山,咱们走吧。”

“好。”

二人向老板打了声招呼,离开面馆。

如果在长池县遇到这种情况,他们肯定会亲自或者派人去了解一下尕娃家里的具体情况,然后以企业的名义为他们提供一些帮助,送些钱和物资什么的。

但在双吉县,吃不饱饭的情况遍地都是,他们身为外来者,直接给他们送钱送物,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有可能给他们、给尕娃家里招来一些没必要的麻烦。

所以,今日的善举点到为止就好。

他们要思考的,还是通过各项举措来从根源上解决双吉县的贫困问题,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条件,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