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书记……不,袁县长,她真是个好领导!”

“为了我们村的蔬菜大棚建设,她忙前忙后,不仅帮我们拉来了低息贷款,还从大学里面请来了专家,教给我们各种蔬菜大棚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

“我们村的扶贫车间,也是在她的帮助和支持下才建起来的,前面几笔订单,也都是袁县长亲自帮忙联系的。”

“为了给我们这些扶贫车间联系订单,她经常在外出差、熬夜工作,特别辛苦!”

“她白天经常到各个村里进行视察,细致入微地了解各项事务,晚上又经常加班加点,听以前镇政府和现在县政府的一些工作人员说,袁书记经常加班到晚上九点左右……”

“这么尽职尽责的领导,可真是不多见!”

“以前她在我们城关镇当书记时,我们全镇老百姓都非常敬重爱戴她!”

“现在她做了县长,为了全县的工作辛苦忙碌,带着我们全县老百姓过好日子。现如今,在我们长池县,不论是谁,提到袁县长,都得竖起大拇指夸一声好!”

“袁县长在我们长池县当官,是我们全县人民的福气!”

提到袁书月,方志文毫不吝啬赞美之词。

并不是因为袁书月是方大勇的未婚妻,是他们方家沟的媳妇。

完完全全是以一个基层村干部、老百姓的身份和视角,发自内心地去评价一个镇领导、县领导,不仅一点都不夸张、做作,反而无比真诚。

不大会儿,他们的聊天也吸引了蔬菜收购商的加入。

“我是从外地来的。我们那里的领导干部,和长池县完全没法比……”

“我都想搬来长池县生活定居了!”

随后,方志文的儿子儿媳,以及其他工人来送西红柿时,也会随口搭茬聊几句。

每个人在提到现在的生活时,都是一脸笑容,充满了幸福和希望。

每个人在聊起袁书月时,则都像方志文一样,敬佩爱戴之情溢于言表。

聊了半个小时左右后,袁利民和罗云告辞离开。

顺着大路又往前行驶了几里路后,来到白集镇的一个村,与村口扶贫车间的负责人和几名员工聊了一会儿。

“我们这个扶贫车间是去年年底建起来的,主要是做编织类工艺品加工,最开始几个月,我们是从中间商手里接订单,利润少一些。

但今年4月份,袁县长去南方参加一个什么交易会时,给我们联系到了直接做出口的外贸公司,人家给的价格比中间商高了十几二十个百分点!

我们现在的利润比一开始高多了,每个月都能有两万多的净收入!

现在我们的扶贫车间一共有28名员工,但马上我们就准备再增加一个车间,再招20名左右的员工!”

“以前都是我老公在外面打工赚钱,我在家里做做家务和农活,没事干的时候就纳鞋底、绣鞋垫什么的,打发时间。一年下来,除了卖粮食的钱,其他一分钱也挣不到。

现在有了扶贫车间,我在不耽误做家务和农活的情况下,一个月还能挣差不多二百块钱呢!

以前家里孩子想吃肉都不舍得买,逢年过节才舍得吃顿肉,但现在,我每个星期都给孩子改善一下伙食,鸡肉、猪肉、羊肉,换着花样给孩子吃,还给孩子买了奶粉喝。这才半年时间,孩子就胖了十几斤,长高了一大截!”

“我这条胳膊,是年轻时候干活,被石头砸断后坏死了,不得已只能截了肢。

从那往后,我就只剩了一条胳膊,找不到工作,也找不到媳妇,我爹娘愁得每天都掉眼泪,我自己也恨自己没用,三十多岁的人了,还得靠爹娘养着。

是扶贫车间,改变了我的生活。

扶贫车间建成、招聘员工时,村干部第一个去了我家里,建议我来扶贫车间工作,当时我不敢来工作,怕自己干不好,被人嘲笑、嫌弃,担心托别人后腿。

正好袁县长来我们村里视察,听说了我的情况后,她亲自来到我家里,给我做思想工作,用那些在各个企业和扶贫车间工作的残疾人当做例子来鼓励我,是她的话给了我勇气,让我敢于来到扶贫车间工作。

现如今,我一个月也能挣二百多块钱了,不仅可以养活自己,还能攒钱给父母养老。

对了,上个月,袁县长又来我们村里视察了,不仅夸奖我工作做得好,还安排我们乡镇领导帮我解决个人问题呢。

这段时间,我相了三次亲,前几天相的那个,离婚两年了,带着个孩子,我觉得就挺合适的,我们已经约好了,明天一起去县城逛街呢!

如果我能娶到媳妇,结婚前,我得去县里给袁县长送喜糖!

我这辈子,最感激的是我父母,然后就是袁县长!”

“去年袁县长在城关镇当书记,带着城关镇的老百姓把日子过好了,我们都可羡慕了。现如今,袁县长做了县长,我们大家伙儿都相信,在她的带领下,我们长池县的老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

离开这个村子后,袁利民和罗云又去了几个村,视察民情,与当地老百姓进行交流。

“我们村今年也建了扶贫车间,等到秋收后也打算建设一批蔬菜大棚,袁县长前段时间来视察的时候说了,到时候会请其他村的种植户,还有农业专家来向我们传授蔬菜大棚技术……”

“你们开车来我们村时,从西边的那座石桥经过了吧?

那座桥早在十年前就塌了,一直没人管、没人修,我们村的人想去镇上赶个集,都得多绕两三里路。

直到今年春天,施工队终于来了,给我们村修建了那座石桥!

听我们村干部说,是袁县长下的令,说是县里的财政宽裕了,得把修桥补路的工作做好。要想富、先修路,路和桥修好了,财源才能滚滚而来!”

“瞧我们村小学这新教室,建得漂亮吧?

以前可不是这样,都是几十年的老房子了,墙面漏风屋顶漏雨,孩子们在里面上学可遭罪了。

袁县长来视察时看到了这情况,特意给我们拨款建了新教室。

不仅是我们村,听说全县有二三十个小学,只要是教室年久失修的,全都翻新了……”

老百姓们你一言我一句,诉说着袁书月的工作成绩,表达着对她的喜爱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