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成说到这里微微一笑:“但是我听说,擅长针灸的中医能帮助病人改善后遗症,提高生存质量,我在省医科大的时候,亲眼看到一个半身不遂的病人,被一位针灸高手扎完针之后,就能扶着病床缓慢行走。”

林东来听到这话十分意外,孙家成笑着说:“要治疗脑溢血的病人,不一定非要做脑外科医生,我们可以做搭档,我给病人做手术,你负责病人的后续治疗,这才是完整的治疗方案。”

林东来听到这话眼睛又亮了起来:“你的意思是我能学中医?”

孙家成点头:“中医博大精深,与西医各有所长,你要是能学好,一定能造福很多病人。”

林东来想了想后说:“我做不了外科医生虽然有些遗憾,但是我觉得你说的这个方案也挺好,只要能治好病人,是中医还是西医并不重要。”

孙家成赞成他的说法:“改天我给你找些中医的书看看,你要是真感兴趣的话,有空了可以先把人体的穴位记下来。”

孙家成走后,徐晓山问林东来:“真的决定要学中医?”

林东来握着拳头说:“就算我做不了最好的外科医生,我也要做最好的中医。”

徐晓山对他竖起大拇指:“东来是最棒的!”

林东来也对他竖起大拇指:“不对,徐叔叔才是最棒的!”

徐晓山还是第一次被这么大的孩子夸,感觉有些奇怪,却又十分暖心。

这一学期末,林东来的成绩进了的年级前两百名,徐晓山知道这件事情后十分意外,一问才知道原来平时徐青青天天带着林东来刷题。

徐青青没来之前,林东来全靠自学,进展自然很慢,现在有徐青青的帮助,林知敏的点拨,他自然进步神速。

徐青青如今已经完全适应县一中的状态,她不管是月考还是期中期末考试,都是年级稳稳的第一名,以她的成绩,考临山县的重点高中一点压力都没有。

年假的时候全家回了一趟省城,给在省城的亲朋好友拜了个年,徐晓山特意去见了陆老。

陆老看到徐晓山的时候眼里满是笑:“你今年在临山的工作取得了不错的进展,按这势头发展下去,只要后续的路不跑偏,临山脱贫指日可待。”

徐晓山感叹道:“我真没您这么乐观,现在临山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处理,今年虽然在招商引资这事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我觉得还远远不够。”

陆老看着他的目光温和:“我就喜欢你这副不骄不躁的性子,不管处于什么样的环境,取得什么样的成果,你都能保持清醒的头脑。”

“你把临山现在的情况再跟我仔细说说,我再帮你参详参详。”

徐晓山笑着说:“我就等您这句话了!”

陆老笑着伸手指了指他:“刚夸完你,就又想骂你,你现在是连我都敢算计了。”

徐晓山忙说:“我可不敢算计您!只是想聆听您的教诲。”

陆老有些感叹地说:“我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可没有你这样能沉得住气,处理事情也不如你周全,你现在这样,我觉得非常好。”

徐晓山却觉得临山的事情千头万绪,他去了两年多,虽然做出了一些成绩,各项基建工作也在有序展开,但是他觉得有些事情做得还不够好,担心会有什么遗漏。

这些话他不除了陆老,也没法跟其他人说,在临山他是一把手,他要是露了怯,下面的那些局长,一个个怕是都得慌神,所以不管什么时候,他在人前都要保持镇定冷静的模样。

陆老看着他说:“你也不用给自己这么大的压力,扶贫攻坚原本就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两年多的时间,你能做到这一步,我觉得已经很不错了。”

“就如你之前所言,一次任期你要是不能带着临山脱贫,大不了再任职一期,我对你是很有信心的,也坚信你能做好这些事情。”

徐晓山从陆老那里出来的时候,心就又静了下来,每年回家过年见过陆老后,他有些浮躁和不安的心总能最大程度被安抚。

他轻轻吐出一口气,年前他在临山主持年终总结会议的时候,他对临山二零一七的发展是做过规划的,现在却觉得那个规划在有些地方还需要再做一些调整。

他在临山的任期已近一半,他最近急了些,陆老说一个任期不够就在临山呆两个任期,这话他自己之前其实就曾说过,甚至还做过这方面的心理准备,只是急起来他就忘了。

林知敏见他回来的时候表情十分轻松,抿着唇轻笑了一声:“你纠结的事情在陆老那里找到答案呢?”

徐晓山点头,其实他和陆老聊天的时候,陆老并没有给他具体的做法,而是问他这样做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他自己说着设想着,就想通了。

陆老对他而言是导师,是指路明灯,同时也是他心里的定海神针。

林知敏看着他说:“既然已经找到答案了,那就不要再皱着眉头了。”

徐晓山朝她微笑:“好!”

他觉得自己是幸运的,有陆老这样的老师,还有林知敏这样的贤妻。

林知敏提议明天假期的最后一天一家人出去玩玩,他整天这样紧绷着,实在是太伤身,适当的放松有益于身心健康。

她还提醒他:“徐县长,自从你签了那张一个月陪孩子们玩一次的协议后,就只兑现过一次,孩子们懂事不提这事,你要是想直接赖掉,我可不同意。”

徐晓山的脸一僵,徐青青和林东来原本在屋子里写作业,一听到这话,齐齐把脑袋从房间里探了出来,齐刷刷地看着他。

他有些尴尬。

林知敏问:“加上这个月,你一共爽约了三次,你自己说是要我们一起挠你痒痒,还是加倍带孩子们玩?”

徐晓山想要赖账:“我记得我陪孩子们出去玩不止一次吧!好像中间就有一个没有陪孩子们出去玩,这个是你记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