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康急匆匆的往前走,不多时就来到李玄的队伍前方。他神色恭敬,心悦诚服的行礼道:“卑职王康,拜见府君。”
李玄摆手道:“王县令,不必多礼。”
他扫了眼王康身后的士兵,这群人东倒西歪的,要站像没有站像,要军容没有军容,一看就没有战斗力。
不过,摇旗呐喊也不错。
王康见李玄注意到他身后的士兵,解释道:“府君,卑职的这些人,比不得您麾下的精锐。不过他们手持旗帜,跟着一起鼓噪呐喊,还是能行的。恳请府君,给他们一个立功的机会。”
“准了!”
李玄点头回答。
“谢府君。”
王康心头松了口气。
他现在面对着李玄,没有半点的优越感,反倒觉得自己的人在李玄面前低人一等。
没办法,实力悬殊太大。
王康主动询问道:“府君,您带着人一路长途跋涉,是否要休整一下呢?”
“不需要,立刻赶路。”
李玄果断吩咐。
“卑职遵命。”
王康点头回答。
他麾下的人,早就准备了些面饼当干粮,可以在半路上吃。
他的人早就准备妥当,随时可以出发。
李玄把三千陷阵营合拢,交给董镇恶和王武率领,再加上王康和周不移率领的一千人,足足四千两百士兵,迅速往临江县的方向去。
从乌江县到临江县,快马加鞭赶路,只有一天的路程。
如今四千多人一起行军,一天时间走不完。而且李玄抵达乌江县的时间,已经是下午。所有人还没有走出乌江县的边境,夜色就已经笼罩了大地。
如今是寒冬时节,晚上天寒地冻的,寒风刺骨,士兵赶路不容易。
好在李玄麾下的士兵,衣甲都很厚实,装备齐全,不惧寒冷。
董镇恶来到李玄的身旁,说道:“府君,已经是天黑了,我们是连夜赶路,还是停下来休整呢?”
“原地休整!”
李玄下了命令。
大军没必要赶时间,保存将士的战斗力,是至关重要的。
大军停下来,一批一批的士兵各自汇聚,临时搭建火灶,把随军的大铁锅架在灶上,再倒入清水烧。
王康看到陷阵营士兵的举动,神色疑惑,看向一旁的李玄,询问道:“府君,晚上烧水做什么呢?难道专门给士兵准备热水,喝热水吗?”
李玄摇头道:“这一次前往临江县,时间匆忙,所以我麾下的士兵,白天吃干粮,晚上吃点面条垫肚子。”
“面条?”
王康眨了眨眼,很疑惑。
面疙瘩他是知道的,面条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食物,他真不知道。
他盯着一口一口摆放好的大锅,随着热水沸腾,负责做饭的士兵拿出一捆一捆的面条洒落下去。这是晒干的粗面条,方便携带,也容易煮熟。
随着面汤翻滚,一股淡淡的清香味儿,在大锅上方萦绕盘旋。
“全体都有,集合吃面。”
负责的人下了命令。
陷阵营的士兵取出自己的碗筷,排队来到大锅面前捞面,再撒上一点盐。
野外吃食,简单快捷最重要,干面条简单实用,而且这一次的战事,持续的时间不长,面条足够支撑两三天的吃食。
王康见一个个士兵蹲下来,大口大口的吃着白面条,竟然也忍不住咽下了一口唾沫。
这是他从来没有看到过的。
王康回头看去,发现自己麾下的一千人,全都齐刷刷的看过来。他麾下的士兵,吃食更简单,就是冷水就着面饼吃,勉强填饱肚子。
一个个乌江县的士兵,狂咽下口水,眼珠子都快掉到大锅里面。
一个个,恨不得立刻凑过来。
只是,又不敢过来。
王康讪讪一笑,说道:“府君,这面条……”
李玄直接道:“让你麾下的人,都来吃。我让人准备些碗筷,有多备着的。”
“多谢府君,多谢府君。”
王康连忙道谢。
他迅速吩咐了下去,士兵全都一窝蜂来了,拿了碗筷开始吃面。因为碗筷有限,乌江县的士兵许多人共用一个碗,或者是共用一个盆。
然而,士兵吃着热气腾腾的面条,全都是舒坦了,无比的欢喜。
天寒地冻的行军,一碗面条太好吃了。
王康也吃了一碗面条,虽说不是山珍海味,可他吃得舒服。他看向李玄,郑重道:“府君,面条很好吃。这样的食物,肯定不便宜。您麾下的士兵,难道一天到晚都吃面条吗?”
李玄轻笑着摇头,回答道:“面条是这次行军用的,平时也吃面条,但吃得不多。”
王康好奇道;“平时吃什么呢?”
周不移和其余乌江县的将领,也都齐刷刷的看过来。
一个个神色好奇,很是期待。
李玄正色道:“我麾下的士兵,一天吃三顿,早、中、晚三餐,早上基本是肉包子、馒头、鸡蛋、面条等,中午是白米饭、肉和菜,晚上也是白米饭和肉、菜。”
“啊!”
王康听得震惊了起来。
他无比的震惊,一天吃三顿,顿顿有肉,还有鸡蛋吃,这伙食太好了。
要知道他家里的人,都没吃这么好。这些大头兵,待遇太好了吧?
其余人,也觉得震惊,更觉得不可思议。
李玄淡淡道:“我麾下三千陷阵营士兵,吃食、待遇都不差。每个人最低的月钱,已经调整到一两五银子。一旦立功,还有额外的嘉奖。”
“如果战死,家人我会安排,保证家人能生活得下去。”
“他们在战场上,敢于拼死一战。不管敌人有多少,他们都会一往无前。要让人效力,光靠喊口号,不给实际的好处,不让他们养家糊口,不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怎么办得到呢?”
王康听完后,郑重点了点头,一副若有所思的神情。
李玄的士兵月钱一两五钱银子,这不是小数目,堪称是大手笔,没有什么队伍能这样。
李玄对麾下的士兵极好。
对麾下的人呢?
其实是一样的道理。
这一刻,王康知道了为什么李玄能成事。李玄不是个吝啬的人,愿意提携士兵。
跟随这样的人,有前途。
王康已经为李玄效力,可是他之前,仅仅是为了保命,才追随李玄。他和李玄的关系很普通,甚至很脆弱。
如今近距离接触了李玄后,他认为李玄有手段,心胸和格局大,值得他投效。
扑通!
王康直接跪在地上,以头叩地道:“府君。”
李玄微微一笑,询问道:“王县令,你这是做什么?”
王康脑袋依旧碰触地面,郑重道:“王康,愿为主公效命,恳请主公接纳。卑职刚归顺,不值得主公信任。但卑职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王家的人,迁往江州县生活,卑职服从主公的安排。”
他改了称呼。
不再是府君,而是以主公称呼。
这是第一个以主公称呼李玄的人,这意味着在王康这里,即便朝廷的命令,也比不得李玄的命令。
这是认主的意义。
李玄更是有些意外,没想到一场战事,彻底让王康投效,这是意外之喜。
也是一桩好事。
李玄伸手托起王康,缓缓道:“你是第一个主动投效的,我收下你。但是试玉要烧三日满,你到底怎么样,交给时间来考验。我愿意相信你,也给你展露才华的机会。”
“卑职定不负主公厚望。”
王康郑重回答。
他认定了李玄能成事。
一个在青山县创造奇迹的人,未来绝对不差。
李玄点了点头,吃完饭后,带着董镇恶和王武巡视了一番,又安排士兵警戒,安排哨探在附近盯着,就早早休息。
一夜无事,第二天一大清早,所有人吃过早饭,李玄就带着人启程继续往临江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