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平沙人与兀胡人的仇恨是不想要更多动员与鼓舞的,但是谁又会嫌士气太多旺盛呢?
“接下来,我们将与罗刹女军一起前去扫平兀胡人,这是一次灭国之战,能够参与其中是每个大好男儿一生的幸运,同时,也是我们证明大易的最好时刻,也许我们会战死,也许我们是受伤,但是我们不会屈服,我们会胜利,我们会被青史所铭记,我们将会永存在大易文明的每一个时刻,没一个地方!”
“诸君,让我们携手并进,一起扫平兀胡人,打回老家去!”
秦飞扬说到了最后,一把扔掉了他的铁皮桶,这个时候已经不需要任何的语言,任何的言语都是空虚的所在,吼,现在只需要吼!
平沙军众人无不振臂而呼,放声呼喊:“扫平兀胡人,打回老家去!”
一年多的闲置与不公平的对待使得许多平沙军余部流血亦流泪,但此刻,他们终于是苦尽甘来,我们遇到了一位最好的领头人,这位领头人必将带领他们报仇雪恨,取得光荣!
很快,点卯开始,秦飞扬一个个地审视着每一个前来报道的战士们,给予了他们前所未有的鼓励与感动。
两千多人,其中有过从军经历的不过两百二十三人,其中都虞侯一人,都头三人,副都头五人,其他都是小卒,或者伍长之类的基层,而其中更是有将近百人原本在平沙军中也只是辅兵一般的存在,有过战场厮杀的不过百人。
秦飞扬将这百人全都提拔做了什长,没有过战场厮杀经验但有过从军经历的则被任命做了伍长,这样一来,等于是两个老兵带八个新兵,有点带面,还是能够训练出来的。
而新兵之中年纪在十四岁到十六岁之间的足有三百多人,这批人秦飞扬直接将他们编制为了近卫,这些半大小子激情与热血是从来不会少的,但是冷兵器时代的搏杀是不能犯错的,还是将他们留在相对而言安全一些的所在,积累经验才好。
如此一来,秦飞扬将两千余人平沙军旧部,编制为了自己的亲卫队,旗号依旧是“平沙”,都指挥使便是前步兵都虞侯沙微旻,旗下又设步兵一千五百人,骑兵六百人。
步兵都虞侯则是王凝儿的哥哥王春望,王春望曾经做过禁军中的指挥使,目前提拔一级成为都虞侯也算正常,更别说王春望也算是有两把刷子的,在招募平沙军前来的工作上做的不错,给平沙军余部也留下了不错的印象。
所以,担任步兵都虞侯没人有任何意见,步兵司下又设置三个指挥,都由平沙军余部中的曾经都头来担任。
而马军都虞侯则是赵护山。
如此的安排很得平沙军众人的支持,没想到秦飞扬真的有如此容人之量,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给予了平沙军余部相当大的器重,对此也没有造成任何的混乱。
但对平沙军的操练与后勤,秦飞扬做出了大刀阔斧的改变,操练由三日一操变成了每日出操,并且无论是强度还是设置都进行了大幅度的改变,毕竟秦飞扬是这方面的专家嘛。
而训练强度增加了,免不了的就是后勤待遇上的大幅度提升。
一日三餐,餐餐有荤,并且在餐前要列队唱军歌,餐后则还要进行简单的文化学习,这一切的做法可谓是平沙军之前没有遇到过的,但没人有任何反对的意见。
秦飞扬将他们拔擢出泥棹,又给予了他们信任与希望,还答应带他们报仇雪恨,去打回老家去。
如果这样还会有人不满意的话,那简直就是天诛地灭了。
更别说训练强度虽然高,但秦飞扬也是参加的啊,身体力行的,为此三餐又好又丰盛保障了大家的营养与口腹之欲,再加上还有文化学习,并且还有拉歌比赛之类的妙招。
平沙军还是非常适应的,就这么原地整训了两天后,罗刹大军终于拔地而起,开始向边关而进,而秦飞扬则率领着平沙军一起参与了这次作战。
对此,平沙军众人无不期待,太原府与捧日军给予了平沙军相当大的帮助,将这支部队的披甲率提升到了百分之百,而且是铁甲!
虽然大易已经配置了大量的火器,但兀胡人却没有什么火器,更多依旧只是所谓的“骑射无双”,所以铁甲的防护力还是很高的,并且秦飞扬特意还设置了面罩甲可以更好的防护兀胡人的利箭。
三个步兵指挥中,全都换装成功,其中一个指挥百分之百的鸟铳部队,一个指挥则是刀盾兵,还有一个指挥则是长枪兵。
倒不是秦飞扬不愿意多配置点火铳部队,实在是太原府精良的鸟铳太少了。
合乎秦飞扬标准的也就只有五千多杆而已,但秦飞扬总不可能一下子全都拿走吧,所以只拿了八百杆,五百杆配备了一个指挥五百人,还有三百杆则做储备,以防鸟铳出了什么问题。
而骑军则是一人三马,这三马还都是战马,可谓奢华到了极致,幸亏平沙军的后辈人又不少人就是牧马为生,勉强算是天生的骑手,不会糟蹋了这些好马。
而平沙军的步兵也都各有一匹驮马和一匹劣马,可以大为加快行军速度,所谓骑马步兵的就是。
斯韦特拉娜虽然被贬为了秦飞扬的奴隶,但并没有没收她的家业与随从。
因此,虽然她麾下的部队大多归于了同家族的其他贵族指挥,但追溯她出征的嫡系亲随两百人还是跟着归于到了秦飞扬的军中。
这两百人中男女各一半,罗刹男人们大多都是重盾步兵,而女人们则更多是骑兵与射手。
对此,秦飞扬自然是欢迎之至。
虽然这些金发碧眼的罗刹女人的出现很是轰动了平沙军,但并没有人丢脸出丑,这很不错。
平沙军现在是秦飞扬一人说了算,又怎么可能会出现更多的异动。
跟随着罗刹大军继续向东北而进,行军途中操练已经进行,但强度与时间都被秦飞扬缩减了五分之四。
过犹不及的道理他是懂的。
但这对于很多年轻的半大小子们还是很有挑战性的,不过,没有任何一个平沙军后辈喊冤叫屈,更加没有逃兵,这让罗刹人们对平沙军也大加赞叹。
这让平沙军的小伙子们更加努力振奋,因为他们代表的是平沙军的尊严,是大易的尊严。
荣誉素来都是再好不过的加强针的,为此人们甘愿流血牺牲,甘愿为之而奋斗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