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山上忽然来了一位道人。

道姑妙音看见那个道人后,竟然磕头就拜,这让白如霜大为诧异。

“霜儿,快来拜见师尊。”

白如霜听见恩师这样一说,也急忙跪拜在那道人面前。

“恩师,他是?”

那道人哈哈笑着接话道:“贫道乃秋道子。”

秋道子大名在中原无人不晓,只是都没有见到真人而已。

白如霜听说是秋道子,又急忙磕了几个响头。

秋道子笑眯眯地把白如霜拉起来,满脸的慈祥与和蔼。

妙音问道:“师尊今天何故到此?”

秋道子言道:“听说白姑娘有难,贫道特来看看。”

妙音道:“原来如此,霜儿虽大难不死,可损坏了容颜,实在是一件遗憾之事。”

秋道子道:“白姑娘可否摘下面罩,让贫道看看?”

白如霜摘掉脸上黑纱,一张本是闭月羞花的脸,多了两道深深的疤痕。

秋道子叹道:“造孽啊,这是报应啊。”

白如霜不解,问道:“师尊何出此言?”

“江南双煞混迹江湖多年,手中有多少冤魂,白姑娘想必心中有数吧!”

白如霜沉默不语,这些年死在她和师兄手中的人,已不计其数。

这其中有很多无辜者,比如说在洛阳时,拿了鱼朝恩一千两黄金,就杀掉了三家人口。

其中让白如霜最难忘的,是师兄一刀杀了一家的男主人后,一个妇人抱着一个两岁的孩子,卷缩在墙角处。

那妇人眼中充满了恐惧和绝望,吓得话都说不出来。

但师兄柳景云并没有就此放过那妇人,上前一剑就刺穿她的咽喉。

当一股鲜血从那妇人喉咙处喷射而出,白如霜受到极大的震撼。

柳景云再次举剑,还想杀掉那两岁小孩,白如霜一把抱住,大声呵斥柳景云,她的师兄才罢手。

白如霜今日破相,一点都不冤。

因为这是报应。

“师尊,白如霜自知罪孽深重,当该有此劫。”

秋道子道:“有因必有果,你们伍家几次遭到灭门,如今你也杀人不少,你今日也已破相,此事到此算是一个了结。”

“请师尊指点迷津!”

“江湖恩怨永无止境,你愿意跟我进山,从此不再涉足江湖吗?”

妙音这时接话道:“师尊,她尘缘未了,如何安心做一个苦修之人?”

秋道子言道:“江湖险恶,眼下她最好的去处,就是呆在贫道身边,方能脱离苦海。”

白如霜道:“我愿意跟随师尊进山,只是……”

秋道子道:“贫道知道,你与家兄失散12年,很想见他一面,可时机未到,望你三思。”

“白如霜谨听师尊之言。”

秋道子问道:“想好了吗?在山中可要耐得住寂寞,放下尘世一切恩怨哦。”

“我已经想好了。”

秋道子拂须笑道:“好,你过来,为师替你治疗,还你一个美丽容颜。”

白如霜大喜,再次向秋道子磕头。

秋道子取出一个小葫芦,倒出一些药水涂抹在白如霜的脸上。

白如霜感到脸上一阵刺痒,两道疤痕似乎在脸上渐渐地消失。

半晌,秋道子打开一个小包袱,从里面拿出一面铜镜来。

这面铜镜,是当初古力娜在沙漠中捡到的那面神秘铜镜。

这面被确定为不祥之物的铜镜,在秋道子手里,似乎变成一面具有神奇魔力的镜子。

“你照照镜子,看疤痕还在不?”

白如霜接过铜镜一照,顿时惊讶万分。

镜子中出现一个绝世美女。

“她是谁?”

秋道子笑道:“就是你啊,这是抛去江湖恩怨,善良美丽的你。”

白如霜的容貌,已经完全改变,变得连自己都不认识了。

一晃又过了半个月。

公孙剑的伤势虽然稳定,但没有解药伤口始终无法愈合。

每次换药都能从伤口处,看到里面的肠子。

公孙剑每天都痛疼难忍。

柳媚儿每天寸步不离地守护在身边照顾,看见公孙剑这样子,柳媚儿心痛不已。

张琪也心中焦急,但又没有办法。

伍阳旭的腰上,经过半个月的调理,现在已完全好了。

这天。

太守府外来了一个道人,说要面见张琪。

张琪出来一看,却发现并不认识。

“请问道长是?”

“贫道道号无念,乃无念道人是也。”

“无念道长请!”

张琪把无念道人请到客厅,茶水招待。

通过自我介绍,张琪才得知这个无念道人真名叫张清,和张琪还是本家。

前段时间在洛阳时,无念道人向元载献计,要他杀了太子李适。

可元载没有采用无念道人的计策,最终落得一个身死的下场。

元载死后,无念道人只好又回到山中。

他很想来投靠张琪,但想到张琪和李豫有亲,张琪是不会把李豫怎么样的。

所以无念道人就打消了投靠张琪的想法。

今天之所以前来,是时局已发生逆转。

“不瞒上位,贫道与大唐有不共戴天之仇,恨不得灭了大唐李氏,如今纵观天下,能消灭李氏的,只有上位一人,故而贫道今日前来为上位献计。”

张琪对这个无念道人并无好感。

觉得他只是一个一心只想报仇,而不择手段的小人而已。

张琪也知道,这个无念道人也是一个具有谋略的人,但张琪手下,已不乏谋士。

上官雪儿、一眉道人、严庄,都是当今天下一流的谋臣。

这几个人时刻都会从大局出发,不像无念道人一心只想报仇。

张琪怎会让这种人利用。

“道长有和良策?”

无念道人言道:“李豫如今已成当年的唐玄宗,而太子李适则成了当年的李亨。”

“李适如今已摆脱李豫的束缚,在扬州培植自己的势力,并且得到大批人士的拥戴。”

“荆襄九郡,虽然在上位手中,但这里的士族阶层,以及民心仍然倾向于大唐,并且都看好李适。”

“上位,荆襄九郡局势复杂,上位不可坐视不理啊。”

张琪言道:“我来到江夏,就是拉近荆襄九郡士族阶层的关系,我正在寻求一种解决的办法,让荆襄九郡的民心转变。”

无念道人言道:“上位,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上位此举效率太慢了。”

张琪问道:“依道长之见,该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