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宫廷争斗,从来都没有停过。

蓝萍公主到会宁与张琪和亲不久,长安皇室就发生了大事。

皇后张良娣的两个儿子,也就是蓝萍公主的两个小弟弟,不幸夭折。

这给张皇后的打击非常大,让她痛不欲生。

同时预感到自己的皇后地位,以及生命,都受到极大威胁。

因为,她和太子的关系一直在恶化状态中。

张皇后就想先下手为强,把太子干掉。

但她需要一个帮手。

于是,张良娣想到了大太监李辅国。

李辅国的崛起,是张皇后的暗中相助,两人沆瀣一气,排除异己。

唐肃宗李亨有个儿子叫李倓,宫女所生。

这个李倓为人正直、宽厚,但嫉恶如仇。

他看不惯张皇后和李辅国狼狈为奸,于是,就在他老爸面前,告张皇后和李辅国的账。

要李亨把这两人拿下。

李亨无动于衷,这事被张皇后和李辅国知道后,两人也到李亨面前说李倓坏话。

诬陷李倓想谋害太子。

李亨竟然信了。

“咔嚓”一刀,眼睛都不眨一下,就把李倓宰了。

杀自己的儿子,比杀只鸡还容易。

张皇后除掉李倓之后,回过头来想除掉太子李豫,然后,让自己的儿子当太子。

没想到。

张皇后的两个儿子,李佋和李侗,一点都不争气。

眼睛一闭,腿一蹬,没了。

张皇后两个儿子死了之后,她加速了除掉太子李豫的计划。

于是,她叫来老搭档李辅国商议。

没有儿子的张皇后,就啥也不是。

老搭档李辅国转身就投在太子李豫门下,把张皇后给出卖了。

张皇后看见大势已去,急忙跑到李亨的寝宫,躲在李亨的床底下。

此时的唐肃宗李亨,已经是病入膏肓,躺在龙床上一病不起。

“陛下救命啊,太子和李辅国要杀臣妾。”

“爱妃,在朕面前,没人敢动你!”

话音刚落,李辅国提着刀,带着人闯了进来。

李亨战战兢兢,问道:“你们想干什么?”

阉人李辅国答:“杀个女人。”

说着,李辅国从李亨的床底下,把张皇后像拖一只猪狗一样,拉了出来。

张皇后看见连皇帝都保不了她,绝望地大叫:“女儿啊,叫你的男人张琪,杀到长安来,为你的母后报仇啊!”

李辅国手起刀落,把张皇后的脑袋一刀砍下。

一颗头颅,滋溜溜滚到唐肃宗的床底下……

会宁城。

天已过三更,蓝萍公主的卧房里。

睡得迷迷糊糊的蓝萍公主,看见一颗人脑袋,滋溜溜滚到自己的床底下。

她急忙下床,拿出那颗人脑袋一看……

“啊!”

蓝萍公主大叫一声,从梦中惊醒。

“母后!母后……”

她大哭大叫,立刻惊动住在对面东厢房的张琪和严思雅。

“公主的声音,发生什么事了?”

“夫君,快去看看!”

张琪立刻披衣下床,向西厢房跑来。

“公主,发生什么事了?”

蓝萍公主看见张琪,立刻抱住张琪大哭。

“我母后她……她被人杀了。”

“做梦了吧?不是真的,别哭了。”

“是真的,我母后的头在床底下。”

张琪一惊,急忙拿着灯笼往床底下查看,什么都没有。

“公主,床下什么都没有,别哭,你做恶梦了。”

蓝萍公主还是大哭不止。

严思雅也过来了,搂着她哄了一个晚上,至天亮时,她这才在严思雅的怀里睡着。

“这孩子,想家了。”

严思雅轻声对张琪道。

“你轻轻把她放床上吧。”

“嘘!轻点声,别把她吵醒,就让她在我怀里睡一会。”

从严思雅的身上,张琪看到了包容和母性的温柔。

在长安的细作,八百里加急,于第二天下午来到会宁城。

给张琪汇报了一个惊天的消息。

“禀上位,大唐皇后张良娣被太监李辅国杀害,唐肃宗李亨当场被吓死。”

“太监李辅国正在张罗着,让太子李豫登基……”

张琪和一眉道人等人,皆大惊。

一眉道人言道:“母女连心,看来蓝萍公主预感到了,要不要告诉她?”

张琪道:“暂时别告诉她,怕她一时难于承受。”

衙署外。

严思雅和杨玉慧带着蓝萍公主在外面散心,刚好遇到回来禀报消息的细作。

因为穿戴不同,严思雅一眼就认出是回来禀报军情的。

“那位军士,请留步!”

细作回头看见是严思雅,急忙上来施礼。

“小的叩见主母、公主、杨夫人。”

“你从哪里回来的?”

“禀主母,从长安来的。”

严思雅和蓝萍公主听了,急问道:“从长安带回什么消息?”

“禀主母……”

细作吞吞吐吐。

严思雅问:“是不是不可泄露的军情?”

“不是,是……是公主的母后……”

蓝萍公主一听,脸色唰的一下变得煞白。

“我母后怎么了?快说呀!”

“主母,公主,张皇后被李辅国杀害……”

蓝萍公主顿时天旋地转,一下晕了过去。

“快叫大夫,快去禀报上位。”

“是。”

在不远处路过的慕容川,看见公主晕倒,急忙跑过来把她抱回屋里。

张琪等人也赶过来探望,医生诊脉之后,言道:“公主只是急火攻心,并无大碍,休息一会自会醒来。”

“雅儿,你们在此照看公主,我们在议事厅商议军情。”

议事大厅。

张琪召集众位弟兄,商议军机大事。

张书峻首先发言道:“长安巨变,此时皇室动荡,是我们出兵的最佳时机。”

张琪道:“大唐皇室虽然动荡,但大唐各部兵马,仍然有序布防,我军攻打长安,必须经过潼关。”

“而潼关有近20万唐军把守,我们如何得过?”

张书峻道:“我们可以绕过潼关,从山西度过黄河,然后向关中挺进,杀往长安……”

张书峻顿了顿,继续言道:“历史上,有很多著名战列,就是绕过潼关,而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比如,晋朝时期,刘曜从浦津渡口西渡黄河,进军关中攻破长安,西晋灭亡。”

“还有,隋朝末年,李渊在太原起兵,从龙门渡口,度过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