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宫中,皇甫穆跪在皇甫嵩和朱儁的背后,金銮殿的龙椅之上,端坐着一位满身贵气、身着龙袍的小男孩。

这个小男孩儿正是当今圣上——刘辩、也就是后世史家笔下的汉少帝。

历史上,汉灵帝刘宏突然驾崩,之后其幼子刘辩即位,史称汉少帝。

汉少帝在位期间,外戚与后宫勾结,朝中大权全由大将军何进及其妹何太后全权掌握。不久之后更是爆发了十常侍之乱,京师洛阳陷入了一片大乱。

之后便有了何进引狼入室,重新将平定黄巾叛乱后离开洛阳的董卓召回京师,直接导致了董卓在朝中一手遮天、权倾朝野的场面。

而此时此刻,由于皇甫穆在松谷处成功为汉军通风报信、还帮助朱儁拖住了张角与波才的黄巾军本部,直接导致了黄巾之乱提前平定。

而时任东中郎将的董卓甚至还没有离开京师,仍然留在洛阳为官。

也正是因为如此,皇甫嵩带着部众回京的路上,洛阳之内发生了巨变——灵帝突然陷入昏迷,满朝文武大为震撼,找遍了所有御医都没人能寻出灵帝的病根所在,而就在灵帝昏迷的这段时间里,董卓抓住机会,迅速在朝中培养自己的势力,所有反对他的官员几乎都遭遇了不测。

如今的董卓已经凭借雷霆手段成功架空了大将军何进,自拜丞相,成为了朝中大权在手、说一不二的存在。

而此时,董卓便站在少帝背后,手按剑柄,目光炯炯地看着皇甫嵩等人。

皇甫嵩声如洪钟道:“禀告陛下,豫州附近的叛军已经很全部清剿,叛军头目张角也已经处决!”

年幼的少帝慢慢放下手里的玩物,抬起头,用一种寻求帮助的眼神望着董卓。

董卓向前迈开一步,朗声道:“爱卿平身吧!以张角为首的叛军在中原各地起兵,沆瀣一气,遥相呼应,一直以来都是我大汉的心腹大患,如今左右中郎将以少胜多、平定叛乱,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不知两位爱卿想要何等封赏?”

朱儁接过话头:“禀告陛下,臣一意孤行,误中反贼奸计,差点酿成大错,多亏了骑都尉曹操与左中郎将的虎子皇甫穆小将军帮忙,这才没有被黄巾军击垮。此战得以坚守待援,反败为胜,臣寸功未立,皆是此二人功劳也!”

董卓听罢,心头一喜,这曹操是曹腾之孙,曹嵩之子。而曹腾虽为宦官,生前也曾是四朝元老,为人正直,颇有威望。而曹嵩也曾出任太尉、位列三公,如今虽然罢官在乡,但朝廷上下仍然有不少其当年的门生故吏。

虽然曹操本人素来以不学无术、顽劣调皮闻名,但若是借此机会大加封赏,将其培养成自己的党羽,想必也能在朝中获得更多的支持。

至于皇甫嵩作为享誉天下的大汉第一名将,素来以为人忠心、刚正不阿闻名,想来不会被轻易收买,也是他彻底掌控朝廷路上的强劲敌人。若是也给皇甫穆升官,反而可能增强了皇甫家的势力,给自己树立更强大的敌人。

再三思虑后,董卓终于开口道:“既然右中郎将如此保荐曹操和皇甫穆二人,便拜骑都尉曹操为议郎,至于皇甫穆......”

董卓故意拉长了声调,意味深长地看着皇甫嵩,没有继续说下去。

皇甫嵩立刻明白了董卓的意思,旋即便接过话头:“回禀丞相,犬子年少,资历尚浅,不宜围观,臣恳请陛下,准臣将其带在身边,多加历练,待其为大汉立下汗马功劳之后再行封赏不迟。”

董卓心中冷笑,却还是连连摆手道:“断然不可!我大汉向来赏罚分明,令郎军中立功,若是不加封赏,如何服众?”

推诿许久,皇甫穆自然也看得出董卓何意,他心知此人残暴,不可轻易招惹,急忙行礼道:“承蒙陛下与丞相厚爱,臣万死难报,只是臣年少德薄,心中惶恐,若加以封赏,恐难胜任,还请董相收回成命!”

董卓也不再推辞,只是点头大笑道:“好,既然小将军都这么说了,本相若是再坚持,倒成了强人所难。但你毕竟是朝廷的功臣,既不封赏,你便说个愿望,本相定然满足你!”

皇甫穆愣了一下,正要推辞,忽然想起自己收服的三千黄巾军,心念一动,阴差阳错地开口道:“臣恳请陛下与丞相恩准,赦免弃暗投明、归顺朝廷的三千叛军!”

董卓脸上的笑容一滞,心里是老大个不愿意,他之所以不敢随便对皇甫家下手,不过便是因为皇甫嵩手握兵权,若是再将这三千黄巾军收入其麾下,不是给自己徒增烦恼么?

这么想着,董卓便做出一副为难的样子:“这批叛军是那反贼张角的嫡系部队,思想上受其影响最甚,若是编入军中,恐怕难以管教,日后征战沙场时如果临阵倒戈,对我大汉的危害无法可想啊!”

皇甫穆摇头道:“回丞相,下官并非此意,下官所谓之归顺,是要他们入朝为官!”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虽然众人都被董卓欺压良久,对于其专横无礼的暴行都是敢怒不敢言,但此时皇甫穆建议让收服的叛军入朝为官,却堪称是异想天开、痴人说梦,文武百官都毫不犹豫地在心中反对了皇甫穆的这个想法。

董卓整个人都狠狠地顿了一下,强忍笑意地看着皇甫穆,仿佛在看一个智障:“为官?且不说他们曾是背叛朝廷的反贼,但从才学上来说,这群叛军不过是一群大字不识的农民罢了,让这种人入朝为官,难道我大汉无人?”

皇甫穆满脸严肃,斩钉截铁地摇了摇头,绕开董卓,向坐在龙椅上兴致勃勃玩蛐蛐儿的少帝刘辩叩首道:“臣所说的入朝为官与诸位心中所想大有不同,恳请陛下给臣一个机会,让臣为诸位大人详述一番,讲一讲臣的规划!”

董卓自然不愿意浪费时间去听皇甫穆的什么构想,眉头一皱便要挥手拒绝,但文官席中忽有一人缓步走出,向董卓行礼道:“丞相,下官看这位皇甫穆小将军口齿伶俐,才思敏捷,不如就听听他的构想,若不可行再拒绝不迟,若是可行,或许能福泽天下百姓。”

董卓扬起一半的手就这样停在了空中,他挑眉横眼,死死地盯着这个为皇甫穆说话的老头,只见那人面色苍老、须发花白,但仍然是红光满面,气色绝佳,显然是身体强健之人。

董卓的脸上青筋迸出,皮笑肉不笑地回答道:“既然王司徒开口,那便请诸位稍安勿躁,听一听皇甫穆的想法吧!”

以董卓的脾气,若是换作旁人忤逆他的意思,他早就暴跳如雷,想方设法打击异己了,但这位王允大人官居司徒,乃是当朝三公之一,若要彻底掌控朝廷,他必须得过了王允这一关,此时也只能顺水推舟,卖他三分薄面。

皇甫穆大喜,立刻行礼道:“多谢陛下、多谢丞相、多谢司徒大人!”

旋即猛地一转身,高声吆喝道:“来人,上纸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