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城,陶商府。
“谁才是烂泥扶不上墙?”
问出这句话的同时,陶商的眼睛也逼视着面前的糜竺。
站在一旁的妲己有些害怕。
自打进了陶府,她还没见过陶商如此盛怒。
糜竺笑的更干巴了:“过去是在下有眼不识泰山,竟错将公子当成庸碌之人。”
“如今还请公子不念旧恶,借一小城与刘使君暂住,在下再拜。”
说着,他又对陶商深深一躬。
陶商眼珠转了转:“借一城与刘玄德也不是不行,不过陶某也有个要求。”
见陶商吐口,糜竺登时大喜:“公子请讲,但凡在下能力所及,必然应允。”
陶大公子站起身,围着低眉顺眼的糜竺绕了两圈:“本公子坐领徐州,徐州六郡不日将尽归陶某。”
“眼下正是用人之际,不知先生可愿意回徐州为本公子效命?”
谁也没想到,陶商所谓的要求竟然是挖墙脚,挖的还是个曾经背叛过自己的人。
糜竺也感觉不可思议,一时竟没反过味来。
看着直愣愣杵着的糜竺,陶商再度开口:“本公子坐拥徐州六郡,还是天子敕封的车骑将军。”
“难不成先生以为,陶某会辱没了先生不成?”
他的声音中带着傲气,别的不说,此时的他比落魄的大耳贼要强出十倍不止。
所谓的车骑将军,是当时在宛城曹操上表天子敕封的,如今也被陶商拉出来做了大旗。
糜竺似乎在权衡,过了好一会儿才拱手开口道:“既然公子有言,在下敢不从命?”
他是个明白人,眼下的形势来看,跟着陶商要比跟着刘备更有发展。
见糜竺同意,陶商哈哈一笑:“果然是背主之贼,反复不定,卑躬屈膝,令陶某发笑。”
接着陶商袍袖一卷:“本公子心善,就将下邳借与刘备。”
“至于你,陶某留你狗命,回去吧,别污了我徐州一方水土。”
糜竺满面羞惭,面红耳赤,吭哧了半天也没憋出一句像样的话。
最终他甩了甩破旧的衣袖,一言不发离开了徐州。
出了一口恶气的陶商感觉一阵舒坦,对付不要脸的人,就得这么干!
跟整天呆在陶商身边的公孙离相比,做过难民的妲己更明白徐州的形势。
她操着妩媚的声音对陶商道:“公子为何要借下邳与刘备,让他自生自灭不好吗?”
陶商在下邳的日子她听公孙离提过,她不明白陶商为何以德报怨?
陶商晃了晃脑袋:“妲己,你觉着本公子为人如何?”
他问的却是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
妲己笑了笑:“在妲己心中,公子自然是天下一等一的大好人。”
“阿离姐姐说过,现在下邳城里,不是还挂着公子‘下邳第一好人’的金匾吗?”
每次提到这几个字,陶大公子都有种吃了苍蝇的感觉。
但这次陶商却摇了摇头:“我从不认为自己是个好人,借下邳给刘备是因为我要把他一年前送给我的屈辱,都原封不动的还给他。”
他的声音冷的像一块冰。
对妲己来说,陶商是好人,因为他给了妲己活命的机会。
对下邳那些士绅来说,陶商勉强算得上好人,虽然坑了他们的钱,却也帮他们修了墙。
但对被他利用的邹氏、被他坑死的张济和被他杀了的张绣而言,他连好人的边都沾不上。
陶商自问从不是一个好人,更不是君子。
和刘备那样伪君子相比,他更愿意做一个真小人。
小人报仇从早到晚,从被赶出徐州那天起,他就没打算放过伪善的大耳贼。
所谓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收拾大耳贼之前,还是要给他一些甜头。
除此之外,陶商借下邳给刘备,还有更深的用意。
他惦记关羽和张飞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三人只要进了下邳,他就有更多更这二人接触的机会。
一旦时机成熟,他就会向二人抛出橄榄枝,尽可能将二人争取过来。
要是二人执意不服,那就打,毕竟打服也是服了的一种。
只要关张两人能为自己所用,陶大公子不介意多费点功夫。
自打刘备进了下邳,还算老实,暂时还没干出什么过格的事。
在下邳站稳脚跟后不久,刘关张三人立马到徐州城拜会陶商,声言要叩谢陶商借地盛德。
但很不巧,许褚说陶大公子出城闲逛了,根本不在徐州。
刘备的来意陶商很清楚,什么叩谢都是瞎扯,大耳贼真正的目的,是找陶商要人。
他要的人,自然就是还被陶商捏在手里的两个媳妇。
陶商暂时还没有归还人质的打算,毕竟说不定哪天就用上了。
刘备第二次来,陶商依旧不在。
这次程咬金的说辞是,大公子一早就陪公孙离和妲己出去放风筝了。
张飞气的胡子都立起来了:“区区两个侍女,怎么与我大哥这个汉室宗亲相提并论?”
上次是出去闲逛,这回是放风筝,是不是下回避而不见的借口该换成上茅房了?
张飞感觉自己大哥一片盛情,和尊贵的身份都受到了侮辱。
程咬金撇了撇嘴:“反正公子是这么说的,咱老程是乡下人,不知道啥宗亲不宗亲的。”
意思很明白,大公子说不见你,就不见你,管你是谁?
天子都被曹操捏在手里当成了玩物,刘备这个过了期的汉室宗亲,又能唬住谁?
刘备不是傻子,自然明白陶商的意思。
从那以后的几个月,他再也没来找过陶大公子。
但世事无常,他不来折腾陶商,陶商却准备来找他的麻烦。
就在西红柿成熟前的小半个月,陶大公子带着刘备的两个媳妇极其高调的来到了下邳城。
说高调,是因为陶大公子不是一个人来的。
他不仅领着公孙离、妲己和许褚,还带着手下的两万大军。
要不是陶大公子脸上挂着笑容,百姓们都以为徐州又要内战了。
一年不见,刘备倒是没什么变化,还是那副忧国忧民、苦大仇深的样子。
关羽也差不了多少,暗红的脸上顶着青绿色的帽子。
就连开场白,都跟一年前差不多:“把眼光,从二爷的绿帽子上拿开。”
刘备摆了摆手,示意关羽不得无礼,而后问道:“公子此来,有何贵干?”
城外杵着的两万人,始终让他感觉如坐针毡。
陶商默默伸出了两根手指:“两件事,一个是将玄德的夫人请回下邳。”
“至于这第二件事嘛……”
刘备没说话,他知道陶商此来的重点,肯定在第二件事上。
在三兄弟渴慕的眼神中,陶大公子终于吐出了自己此来的第二个目的:“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