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嘴!”
宁远冷冷地扫了朱之龙一眼沉声说道:“我在与吴市长说话,什么时候轮到你插嘴了?”
“太嚣张了,太嚣张了!吴市长,你看看,这小子简直是嚣张的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他……”
“闭嘴!”
吴厂皱眉喝叱朱之龙:“宁先生的做法是正确的,我们夏国的官员是不讲摆场的……”
尽管吴厂心里想要维护朱之龙,但是表面上却不得不喝叱他。
在吴厂眼中,宁远对迎春晚会的更改并不好,甚至于可以说是乱七八糟。
如果宁远是普通人,没有那么大的来头,吴厂也可以用别的借口找宁远的麻烦。
可是宁远的来头太大,这种情况下,随便找借口找宁远麻烦是明显的弱智行为。
而朱之龙呢,还在这里起哄架殃子,哪怕他不知道宁远的真实身份,单就是这个大‘帽子’又岂是随便就能接的?
朱之龙的脸憋的通红,却又不敢跟吴厂发脾气,只能强忍着。
刚刚宁远那么说话,他是真的认为这是一个绝佳的拿下宁远的好机会,根本不用再去找别的借口了。
连他都看出来了,吴厂难道就看不出来?
为什么吴厂反而喝叱自己呢?
朱之龙心里满是疑问,也没有心情陪着去看排练了。
因为宁远的身份,来挑刺的吴厂自然也不好再挑刺,匆匆看了一下,与一些参演人员做了一些简单的交流便离开了大礼堂。
“吴市长请等一下……”
吴厂愕然回头,看着宁远,不知道他叫住自己有什么事。
宁远让柳思思去通知赵倩把车开过来,吴厂也让秘书离开,给两人相对独立的空间。
“宁先生是有事要跟我说?”
虽然排练只是匆匆看了一眼,但吴厂还是发现这次的节目不错。
都是同样的节目,而且这节目以前也都上过,但不知道为什么,被宁远修改之后,给人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了。
比如那个《黄河大合唱》,在很多政府举办的晚会上面都有,吴厂几十年宦海沉浮,听的耳朵都生了茧子。
但是这次一听,却发现这合唱仿佛更能够调动人的情绪了。由此,吴厂不得不承认,宁远这个艺术指导是真的不一般。
“是这样的,我对时尚圈有一点粗浅的看法想要跟吴市长聊聊,希望能够得到吴市长的帮助……”
“时尚圈?”
吴厂一头雾水,有些不解地看着宁远:“宁先生是不是找错人了?我对时尚圈可是一窍不通啊!又如何给宁先生提供帮助?”
宁远呵呵笑着将自己在大礼堂讲的话,简明扼要地说了出来。
这话一出,吴厂神色一下子认真起来,这时秘书过来说车到了,却被吴厂摆了摆手在一边等待。
之后吴厂认真地盯着宁远道:“宁先生,你有意在欧美时尚圈撕裂出一个口子?”
见宁远点头,吴厂来回踱着步子,好一会才说道:“想要做到这一点,那需要宁先生在传媒领域拥有相当大的话语权。
虽然伴随着群众对政府越来越信任,现在政府在传媒领域的话语权正在慢慢回归,但是认真说起来,传媒体领域的话语权依然在别人的手里面。
目前,国内传媒领域四分五裂,虽然各有侧重点不同,但不管怎么说,他们也是当前传媒格局的受益者。
哪怕没有欧美资本的支持,那些占据了位置并获得大量利益的人也不可能让步的。
宁先生只要出头,怕是要被那些人围剿的。”
宁远呵呵笑着说道:“我也不是想要进军传媒领域,我只不过是想要利用媒体为我的一些主张造势而已。
当然了,正如吴市长所说,现在传媒领域格局已成,而许多传媒中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心态还没有转变过来。我这么一折腾,必然会受到那些人的压力……”
“宁先生这是想要让我上去趟这个雷?”
吴厂略一想了想,明白宁远找他的原因了。
不管是那些倾向于夏国的笔杆子,还是那些中立的笔杆子又或者是被欧美资本收买的笔杆子,他们都对‘随心所欲’的表达有着天然的追求。
所以,他们在规则范围内攻击宁远的一些主张,再加上手中掌控的媒体资源,宁远想要在短时间内在宣传上取得成果是不现实的。
可是,让宁远打一个长达十年二十年的战争,以扭转世人的观念,宁远可没有那个心思。
所以,宁远想用盘外招。
而眼里容不下沙子的吴厂则是一个很好的执行盘外招的人选。
要想快速的推进宁远的理念,单纯的钱还是不够的。
那些人已经在那个位置占据了太久的时间了,他们并不认为宁远只是单纯的想要在欧美的时尚话语权上撕开一个口子,他们只会认为宁远这是想要抢他们的利益。
没办法,谁让宁远来头太大了呢?
就像吴厂,一听宁远说了他的理念,第一想到的就是宁家想要进军传媒领域。那些人会多想也是人之常情。
他们一定会联合起来在规则范围内给宁远找麻烦,甚至于在规则范围外给宁远找麻烦。
宁远又不可能动不动就找上门去?那他以后的日子就不要干正经事情了,还不够跟这些人磨嘴皮子的呢。
所以,他需要吴厂这个‘杀神’在必要的时候做出一些动作,让那些人知道顾忌。
这是一个‘大雷’,触之必死。
从古至今,笔杆子杀人从来不见血,只要吴厂答应宁远,哪怕吴厂所做之事问心无愧,但是悠悠史书之上,他绝对无法留下一个正面的名字。
要知道,吴厂以前处理的那几个家伙都是有理有据的,结果一直被整个传媒领域黑到现在,当代秦始皇的名头可不是随随便便来的。
而宁远想要做的事又很大,吴厂再动用非常手段时,对付的人物影响力也会更大。
不管最终的结局是什么,悠悠青史,他吴厂怕是要背着‘焚书坑儒’这个罪名流‘芳’百世了。
这个雷,真的没有人敢踩,上面虽然有心收拾传媒领域,但也是慢慢的温水煮青蛙,这个过程可能要持续几十年。
这种做法虽然见效慢,但胜在稳妥,谁也不用担‘焚书坑儒’这个千古骂名。
现在宁远想要短内时间破局,就要有一个踩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