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宋安走进来的时候,正好看到了这一幕。
他脸上带着一丝探究和不易察觉的笑意,目光锐利地扫过实验室里这迥异于往常的景象:工位上明目张胆的网文阅读器、白板上贴满的小说段落与公式推导的混搭、还有空气中那股混杂着咖啡因、臭氧和某种名为“狂热灵感”的独特气息。
他的视线最终落在霍桑身上,以及他手中那本显眼的打印稿。
“霍桑,”宋安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穿透了实验室的背景噪音,让周明下意识地藏了藏平板,艾米也暂停了有声书,“看来,‘网文灵感库’计划…进展得相当…深入?”他特意在“深入”二字上加了点微妙的语气,目光扫过那些熬夜奋战的黑眼圈。
霍桑闻声转过身,看到宋安,非但没有丝毫被抓到“不务正业”的窘迫,眼中反而爆发出灼热的光彩,像是找到了最理想的分享对象。他大步迎上去,扬了扬手中的打印稿:“宋总!您来得正好!这简直是…是一场认知革命!”
宋安挑了挑眉,饶有兴致地看着眼前这位首席科学家,几个月前还对自己推荐的网文嗤之以鼻,如今却像找到了新大陆的哥伦布。“哦?革命?看来成果斐然?上次你提到初步的算法优化有进展。
现在,关于你那个更大胆的设想——直接向‘深蓝’智能体投喂这些网文,作为其学习和创造力的‘养料’,可行性评估如何了?”他直接切入主题,这也是他此行的核心目的。
霍桑没有丝毫犹豫,斩钉截铁地回答,声音因激动而微微拔高:“不是可行!宋总,是极其必要且优势巨大!这可能是我们突破现有AI创造力天花板的关键钥匙!”
他快步走到中央控制台前,手指在光屏上飞快操作。巨大的主屏幕亮起,分成数个区域。左侧是“深蓝”智能体基于传统科学文献和结构化数据生成的解决方案,严谨但略显刻板;右侧则是它“阅读”了大量网文(尤其是《山海经生物工程》、《星际机甲:混沌引擎》、《水墨修真》等)后生成的方案草稿。
“看这里,”霍桑指着右侧屏幕上一个结构异常复杂、却又带着奇异美感的分子模型,“这是陈薇团队受《山海经生物工程》启发,让‘深蓝’模拟生成的跨物种基因编辑初步构想。灵感直接来源于书中对‘烛龙’这种传说生物‘视瞑晦明’能力的‘伪科学’解释——通过调控特定光敏蛋白和神经信号通路的耦合。虽然细节需要大量实验验证,但这个思路本身,突破了传统基因编辑的线性思维,引入了多维调控的概念!这完全是‘深蓝’在吸收了网文那种非线性、强关联的叙事逻辑后,自发进行的创造性联想!传统数据投喂,绝对催生不出这种‘疯狂’的构想!”
宋安走近屏幕,仔细看着那繁复而充满想象力的模型,眼神中闪过一丝惊讶。
霍桑又调出另一组数据流对比图:“再看我们的信息压缩算法。受《水墨修真》‘留白’意境的启发,我们引导‘深蓝’尝试在数据流中预设‘信息空腔’,而非一味追求填满每一个比特。结果是效率提升了30%以上!‘深蓝’反馈的学习日志显示,它从网文中‘领悟’到了一种‘以无胜有’、‘在缺失中蕴含更多可能性’的思维模式,并将其数学化、算法化了!这种哲学层面的启发,是任何技术手册都给不了的!”
他越说越激动,手指在空中挥舞:“还有应急调度模型!基于《核冬天里的熵减计划》的灵感,‘深蓝’学会了在混乱中建立‘局部有序锚点’,引导而非压制冲突,模拟结果远超我们最乐观的预期!宋总,这些网文,它们构建的世界观、解决问题的‘野路子’,本质上是一种高度抽象化、隐喻化的问题解决模型库!
它们不受现实物理法则或学术教条的束缚,敢于进行最大胆的假设和连接。当‘深蓝’智能体沉浸在这些文本的海洋中,它吸收的不仅仅是情节,更是那种天马行空的联想能力、跨领域融合的勇气、以及将不可能视为挑战而非终结的思维韧性!”
霍桑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直视着宋安,语气无比肯定:“投喂网文,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能系统性、高强度地训练AI的‘想象力肌肉’和‘跨模态关联能力’。这是现有任何结构化数据库、论文库都无法提供的‘软性’养分!它让AI学会‘像小说家一样思考’,去构建可能的世界,去探索逻辑的边界,去尝试那些在严谨科学框架下‘不合理’却可能蕴含‘意外之解’的路径!这,就是创造力的源泉!”
他深吸一口气,脸上的激动稍稍平复,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深的诚恳,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羞愧。他微微低下头,声音低沉了些许:“宋总…关于这件事,我必须向您郑重道歉。”
宋安微微一愣:“道歉?”
“是的,”霍桑抬起头,目光坦然,带着懊悔,“几个月前,当您第一次向我推荐华国网文,说其中可能蕴含意想不到的灵感时…我当时的反应…现在想来,简直是傲慢又无知。”他苦笑了一下,“我甚至可能在邮件里回复了类似‘娱乐消遣与严肃科研无关’、‘荒诞不经浪费时间’之类的话…我的态度,充满了对一种蓬勃文化现象和其背后庞大智慧结晶的轻视。我…我为我的短视和偏见,向您道歉。您当初的眼光,比我看得远得多。”
宋安看着霍桑真诚的歉意,脸上严肃的表情终于化开,露出一抹释然和欣慰的笑容。他拍了拍霍桑的肩膀:“霍桑,道歉就不必了。能看到你,看到整个团队,能打破思维定式,拥抱这些看似‘不登大雅之堂’的宝藏,并从中获得如此巨大的突破,这就是对我当初推荐最好的回应。
说实话,看到你们现在的状态,比我预想的还要…疯狂,但也更令人振奋。”
他环顾着充满“网文气息”的实验室,目光落在“网文灵感角”那张《烛龙基因链构想图》和旁边的模拟结果对比上,眼中闪烁着精明的光芒:“看来,‘深蓝’的‘食谱’,需要大大拓宽了?只喂网文,够吗?”
霍桑的眼睛瞬间又亮了起来,仿佛宋安的话点燃了他新的灵感火炬。“当然不够!宋总,您这句话点醒了我!既然网文作为‘想象力燃料’效果如此显著,那么,其他类型的非结构化、富含创造性和隐喻性的人类文化产物,是否也能成为‘深蓝’的优质‘养料’?我们完全可以构建一个多元化的‘创造力投喂池’!”
他兴奋地在控制台上调出一个新的界面构想图:“我们可以尝试投喂:
比如一些全世界大师级的系统性幻想,其严谨性和深度是网文的极好补充,能提供更厚重的世界观架构训练。
还有特别是我们华国的《山海经》、《淮南子》等!这些是人类最早期对世界运行规则、生命形态、超自然现象的集体想象结晶,充满了原始而强大的象征和隐喻,是训练AI理解‘原型’和‘文化深层逻辑’的绝佳素材!
想象一下‘深蓝’学习夸父逐日蕴含的‘能量转化与极限挑战’隐喻,或者精卫填海代表的‘意志对抗熵增’的哲学!”
还有哲学作品,复杂的音乐作品我们通通都可以投喂。
霍桑如数家珍,语速飞快,仿佛一个发现了无尽宝藏的探险家。“宋总,我们之前太局限于‘科学’的范畴了。
人类的智慧,人类的创造力,最璀璨的部分往往蕴藏在科学诞生之前的想象里,蕴藏在艺术和故事的隐喻中。网文只是这浩瀚宝藏中一个极具活力和时代特色的入口!
我们要做的,就是为‘深蓝’打开这扇多元文化的大门,让它沉浸其中,吸收、消化、重组、再创造!让它不仅懂得逻辑推演,更懂得‘幻想’与‘隐喻’的力量!只有这样,它才能真正触及‘强人工智能’所需要的那种深度理解和原始创新!”
宋安静静地听着,眼神从最初的惊讶,逐渐变为深沉的思索,最后化为一种强烈的认同和野心。他看着眼前这位完全脱胎换骨的首席科学家,看着实验室里那群沉浸在“幻想”与“现实”边界上的研究者们,缓缓点头,语气斩钉截铁:
“好!霍桑,就按你说的办!我会调动一切资源,为‘深蓝’建立这个前所未有的‘多元创造力数据库’。网文、神话、哲学寓言、诗歌、音乐…所有你能想到的、富含人类想象力精华的东西,都喂给它!把‘深蓝楼’变成全球最大的‘AI想象力孵化器’!”
他顿了顿,目光灼灼地盯着主屏幕上那些由网文灵感诞生的、充满奇异美感的模型和数据流,“我期待看到,‘深蓝’在消化了这些人类文明的‘幻想精华’之后,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真正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