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欣看到人群中有个亚洲女孩儿,那女孩儿很高挑,没有被周围的欧洲人遮挡住光芒,乌黑的长发垂在胸前,优雅地站在远处看着她,直到人群散去,她也没有走。吴欣觉得自己应该过去和她打个招呼,便向她走过去,直接用中文问:"你是?"女孩儿点点头,吴欣高兴地伸出手,"我叫吴欣,很高兴认识你。""冷若非。"女孩儿也伸出手握住了吴欣的手,"你很久没弹琴了吧?""你也会弹钢琴?"吴欣猜她一定听出自己的生疏,"太好了,我来斯图加特三个月都没有碰到说中文的人了。"冷若非淡淡一笑,"不会吧?我今天就是来看一位国内朋友才到斯图加特的,因为他在这里的大学学习。""你不在斯图加特吗?那你在哪里?"吴欣有点失落,前一分钟还在庆幸可以认识一个国内女孩儿,现在就要成为彼此的过客了。
"我在柏林。""柏林?我向往的地方。"吴欣说的是真心话,自从她决定学习新闻传播专业,她就心心念念着有一天登上柏林电视塔。她希望自己将来能有一天在柏林电视台里工作,那她就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她马上追问,"你是学新闻专业的吗?""不,我是学音乐的。"冷若非话音刚落吴欣的脸倏地红了,"呦,那我刚才岂不是班门弄斧?"冷若非仍是淡淡地笑着,笑意不会延伸太远,这让她整个脸部看起来非常平和,这种感觉就是优雅吧?吴欣这样告诉自己,"你什么时候来的?""刚来。"冷若非淡淡地说道,她身上淡然的气质终于让吴欣明白了,艺术和新闻有些不同。
"我来读研究生。"她接着回答,"你来学新闻?"吴欣点着头,"研究生?为什么会选德国?""因为柏林乐团,因为这里的音乐没有杂质。"冷若非语调平缓,又淡淡地笑了。
吴欣觉得她永远都不会笑得这么优雅,她笑的时候一直要咧开嘴,发出"咯咯咯"的声音,她总觉得笑应该感染到别人。可这些都是在认识冷若非之前,难道是因为她姓冷?可她虽然淡得好像是冷,却不会让人感觉到真的冷意,不然她也不会留下来等吴欣。
"你很聪明,给我很多启发。"冷若非悠悠地说道。
"启发?"吴欣莫名地看着她,冷若非就继续说,"你用国内的音乐,打开这个音乐之国的门。德国是喜欢别人接纳他们的文化,很少主动去喜欢别人的文化,可我们的音乐在这里受到了认可,我真的很高兴。"吴欣没想到自己的一个无心之举会有这样的效果,她有点沾沾自喜,"是吗?我,我只是……""只是不敢弹别人耳熟能详的世界名曲。"冷若非再一次说中了吴欣的心思,冷若非比她打三岁,比她稳重,艺术修养极高,吴欣这时已经特别希望能和她成为朋友了。
"如果你在斯图加特,我们可以成为好朋友的。"吴欣有点惋惜地说着。
冷若非又淡淡地笑了,"以后,我会经常来这里看朋友的,现在要看两个朋友了。"吴欣听懂了眼前这位姐姐话中的意思,好像在冷若非面前自己原本就矮她一截的身高又矮了一点,"太好了!"这不是自卑,而是她想向上的空间。人总要向优秀的人学习,首先要先承认差距,就这一点吴欣是个非常谦虚女孩儿,从不会觉得自己带有优越感,这样才让她走得更远。
她们聊了很久,虽然一个学艺术,一个学新闻,一个飞翔,一个贴地。冷若非的出现让吴欣暂时忘记了苏萌,或者并不算是忘记,而是被她留在青春里。
通过冷若非,吴欣终于认识了在斯图加特大学里学生的国内学生,彭悦。彭悦是典型的理工男,同样在读研究生,看到冷若非又带了一位漂亮的女孩儿,不知所措地说:"新朋友?"说他不知所措是因为,在德国留学以来,他还是没有学会和异性相处,冷若非是他的高中同学,也是因为家庭的关系相熟。
"的确是新朋友,我比你早半个小时而已。"冷若非笑着说,"她叫吴欣,在你们大学里学德语呢。""哦。"彭悦是个十足的理工男,连一句话套话都没有。
"你好,很高兴认识你。"吴欣和彭悦握了握手。
"叔叔阿姨托我给你带了些东西。"冷若非把一个袋子交给彭悦。
彭悦接过来说:"他们真是,你要带那么多东西来,还让你带东西。""他们牵挂你嘛。"冷若非仍然笑得那么含蓄好看。
"走,我请你们吃饭去。"彭悦这个理工能表达热情也很直接,"刚刚得到一笔奖学金,可以请你们吃大餐。"同在异乡为异客,这是他们三个从小都背过的诗,某种连接让他们自然而然地熟络。三个人坐下来聊天,吴欣比他们小,有些话还插不上,她就认真地听他们讲,冷若非虽然比吴欣大,但她毕竟也是刚到德国,彭悦给他们讲在德国留学的事,从此,吴欣有了她在德国的第一、第二个朋友,后来她找到了更多在斯图加特的国内人,他们有了自己的小天地,过年的时候,想尽了各种办法置办做国内菜的材料,还成功地包了一顿饺子。再后来,她又有了来自全世界各地的朋友,这都是后话了。
吴欣是个聪明做事情有规划又很自律的女孩儿。半年后,她已经非常适应这里的生活,并开始准备申请自己心中的理想大学,她选了几所大学为目标,她最想得到柏林大学的录取,为此她花了许多心思为自己做了一张精美的简历。
不久之后,冷若非从学院里走出来,远远就看到吴欣沮丧的脸。吴欣看到冷若非就扑到她的怀里,忍了一路的泪水这时倾泻而出,"我没申请到我最喜欢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