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博见是张宏达,放下电脑,请他进来。张宏达把和中方学校在聘请教师的分歧汇报给了韦博,又把对方提出的难处汇报了一遍。韦博陷入沉思,随后,他反回自己的办公桌前,一边打字一边说:“可不可以告诉我,什么样的计划能让中方同意我们的意见?要知道双元制最重要的元素就是教师一定是精通他们的教学工具的人,而不仅仅是写文章的人。”

“大概这就是国名为对教学的认知和德国的不同。”张宏达并不觉得哪一方的想法是错的,但双元制教育是另外一种体系,“德国的双元制教育为什么那么受认可?”

韦博好像并没有听懂张宏达的意思,张宏达只好自己回答自己,“因为这是你们认为最可行的方式。”还是理念和认知的不同,张宏达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这个桥梁真不好当啊。

“你放弃了吗?”看到他叹气的样子,韦博一本正经地问张宏达。面对那双蓝色的眼睛,深邃得好像看到一片海洋,海之博大,容纳百川,包容一切,是因为深刻的自信与坚定,张宏达仿佛被闪电避中了一样,浑身一振,“怎么会?”

韦博笑了,笑得很含蓄,“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中方顾虑的几个问题,一一帮他们解答。”说着,他开始在电脑上认真地记录。

有些品质是互相影响的,韦博一直觉得张宏达身上东方人的物质很明显,儒雅又温润,他说出来的话总是让人很容易接受,不用像他那么严厉苛刻,就能把事情办得很漂亮。而张宏达在韦博身上看到了坚韧和严谨,细致和不屈,他非常感谢有这样的工作伙伴,特别是韦博的认真态度,让他和原来的差不多就行的想法彻底告别,渐渐变成越来越满意的自己。

“韦博,听说1993年你被派到太仓与政府商讨设立公司的事宜,最终签署的是一份纯中文的协议,你完全看不懂。”张宏达想知道韦博到底怎么做到的。

“是的。”韦博毫不隐瞒地告诉他,“但与太仓代表面对面手握手,在目光中我们看到了彼此的真诚,那比纸上的字更有说服力。你们国家有句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当时,双方出于真诚的合作意愿完成了太仓第一家德国独资企业的签约仪式。这一次也不例外地,他们终于说服了中方。在接下来双方探讨的实训场所问题。太仓职业学校有良好的校舍和与之相应配套的实训设备,如果实训场地放在学校,对课程的安排、学生的交通安排都比较方便。而双元制教育是要将实训场地放在工厂,学生可以每天呼吸到工厂的气息,感受到工厂的景象,从而为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基础。

每当张宏达和公司里的人有些沮丧的时候,都能看到韦博带着礼节性的笑容走进公司。那笑容在阴霾的气氛里就是照进春天的阳光。

“张,昨天我有个好想法,我们一起讨论一下。”韦博亲切地叫着张宏达。张宏达知道韦博的好想法一定是他深思熟虑后的结果。果然,韦博把所有中方的顾虑一一找到了解决办法,虽然并不算完美,但总算那个空隙出现了。

“我觉得还是要让校方充分理解我们的双元制,不如就让他们去德国看一看吧。”韦博觉得要说服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亲自去体验。

接下来为期一周的讨论中,双方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虽然经常对某些问题、某些安排存在不同的看法,但韦博一直本着实事求是,求同存异,良好磋商的态度。他诚恳的态度在会谈结束时,中德双方都获益匪浅。

“确定了,培训中心,在太仓职业学校成立。”张宏达将这个好消息告诉韦博,“校方换了一位年轻的校长,对双元制教育非常肯定,他马上推进了这个项目。”韦博很高兴地说:“太棒了。我们马上进行下一步工作吧。”

张宏达还没回过神,韦博好像已经进入了他的下一项工作中,他在电脑上起草培训中心的一切事项,张宏达苦笑着摇摇头,原来德国人和他们生产的机械设备一样性能那么好,简直是一个永远不会停止的机床。心里这样想,但张宏达对韦博是非常钦佩的,他也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开始为下一步的工作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