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李善在那正襟危坐着认真答题,一边的大臣们眼神中就不乏有欣赏之意。

主要是李善的气度太好了,就算现在还不知道他一会儿会答成什么样,单单是这样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就很有李湛的风范。

只是这一点就能让他博得相当多大臣们的好感了,再一联想到之前李善监国两年,这些大臣们更是快要认定就找李善当大唐的继承人了。

就算是李善这次答题的正确率不高,也没有关系。

学业是可以慢慢教导的,只要李善的本质不差,那就可以通过他们的教导日益增进,大唐未来还是会有一名明君。

这次的考试虽然名义上是一个很正式的考试了,和科举考试有一点相似,特别是现在李善的这个年纪,要是真的参加科举考试,大概率也会是参加童子试,或者说神童试。

只不过朝中的大臣们也不会真的把神童试的考题拿过来给李善做,他们早就渴望李善能够获得正式的册封了,哪里会在这种地方给李善设立门槛?

甚至相较于正式的神童试,这次这些给李善拟题的大臣们把标准放的比神童试更宽,而李善又得了李湛的泄题,现在那叫一个下笔如有神,写的飞快。

原本应该一个时辰完成的试卷,被李善半个时辰就写完了,而且还在停笔以后,慎重的检查起了答卷。

这样谨慎小心的表现更是让一旁的那些大臣们很是欣慰,就连李湛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这实在是很难得。

自李善开始答题以后,李湛得表情就一直很是严肃,他也担心就算是自己泄题,李善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

如今看来,这个担心纯粹是多余的。

终于,在离考试结束还有一刻钟的时候,李善放下了笔,不再答题了,很有礼节的从考试的座位那起身,对盯着他看的那些大臣们施了一礼,从容的退出大殿。

等到李善退出去以后,一旁早就等的不耐烦的王阳明连忙凑上前去,待看到桌子上的试卷墨迹已干,马上抬头看向李湛。

得了李湛的准许后,王阳明这才拿着李善的试卷回到大臣们做的那块,相互传阅起来。

这次考试的难度明明不高,答案也都称得上浅显,可是王阳明和张居正他们这些人还是足足看了半个时辰,相互都在那不停地写下批语。

这些批语自然汇总到了李湛这里,李湛也在那一一查看。

可以从他们的批语中看出来,这些大臣都对李善不吝夸耀之词,对李善明显非常满意。

李湛在心里都有些犯嘀咕,也不知道李善这次答卷到底答得是个什么水平,总不会是还有别人向他透题,提前准备好答案抄了吧?

为什么他们都这么异口同声,没有说一点不好的地方?

哦,还行。

王阳明还是比较严谨的,除了在评语里夸奖了李善的书法和答题情况,也是认真的点评了其中有所疏漏的地方。

这才是正常的嘛!

李湛对李善还是挺了解的,别看他小子平日里好像看了不少书,可他最喜欢的还是练武以及打马球。

要是在这次能做到一点错误都没犯,那才是奇景。

李湛很快就把李善又喊了进来,当着他的面说了大臣们对他的夸耀之词,李善的小脸一下就舒展开了,眼神盯着李湛里面饱含渴望。

那是想要听到李湛对他也进行夸奖的眼神。

李湛微微一笑,正色的说道。

“你要明白,大臣们现在对你确实多是夸耀之词,可这也是为了鼓励你,让你能够继续进学,你自己的心里要有数。”

一边说着,李湛一边把经过王阳明等人点评后的试卷拿给李善让他自己看。

李善看到上面被圈出来的出错的地方,脸上那种得意的神色也就消散了,心里着实生出了一种挫败感。

看到李善的这种表现,李湛也有些担心他会记恨上认真给他批注出错误的大臣,便接着说道。

“王相公他们如今认真帮你点评,也是为了让你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疏漏之处,往后能够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你也要吸取教训啊。”

李善点了点头,很是认真的说道。

“孩儿明白,必定不会辜负父皇的一片好意,更不会辜负诸位学士宰辅们的传道解惑之惠。”

忙碌了这么久,这么一场加封太子前的考试也算是结束了,这会儿天色已然大亮,李湛也没有急着现场册封李善,而是先让光禄寺把早就准备好的饭菜端上来,酬谢在场的大臣们。

另外又派了一名内侍去通知别处的李曼玉,让她也能知道这个好消息。

待到大家都吃完饭后,李湛这才从容的宣布加封李善为太子,选定太子的老师是王阳明、张居正以及徐达等人。

这里面其实也暗藏了李湛对李善的期许,他是希望自己的这个儿子能文能武的。

要不然,只是让王阳明等人当李善的老师就好了,何必再加上徐达这样的将领呢?

同时,李湛也定下来了未来李善求学的地方,就是在国子监。

其实要是按照以往的规矩,李善既然已经成了太子,自然是应该在东宫专门请老师来求学的。

只是李湛希望李善能够和同龄人多接触一些,所以让李善去国子监求学,如此一来,王阳明他们这些太子的老师身上的担子就更重了。

因为他们也是要去国子监上课的,到时候可不单单是负责太子一人的教育工作,国子监里的那些学生他们可都是要教的。

这也是变相的提高国子监的地位,历史上历朝历代的国子监最后都要沦为摆设,李湛可并不希望大唐的也是这样。

要知道,国子监可是名义上国家的最高学府,要是这里成了摆烂的地方,那些勋贵大臣子弟们镀金的地方,那岂不是太丢人了?

若是在大唐,能够让太子去国子监读书成为一种惯例,那么国子监的重要性无疑会被拔得更高,这样一来这个国家的最高学府,才会名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