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要不是因为范仲淹提醒,这些技术人员还有心给他们解释解释,另外一个利用天然气也是很利好川盐的事。

到底是他们都是官员,对盐井的事只是半懂不懂,有些一眼能看出来的东西,他们相当敏锐,可稍微专业一点的涉及盐井的事,他们就两眼一抹黑了。

这其实也是这些技术人员们单纯了,他们说的天然气的事,范仲淹等人当然知道很好,可哪里有可能那么凑巧,每一个盐井旁边都有地下的天然气?

这注定只可能是部分盐井所在的地方才会有的东西,他们当然就会没那么在意了。

另外,用天然气煮盐,这也是川盐到明末才有的操作,现在就是这些技术人员再怎么空口白牙的解释,没有亲眼能见到的时候,他们终究也体会不深的。

李湛之所以想在这个时候,在川蜀推广蒸汽机,可不单单是为了保证川盐的供应,并且拿来稳定大唐的盐业市场,输送到边疆一带。

要是真的只为这么点事,那完全可以把这些事放给民间,只要大唐朝廷给出一个不低的收购价,有的是人愿意和朝廷扯上关系做生意,哪里用得着朝廷亲力亲为?

事实上,李湛还有更深层次的一个考虑。

众所周知,川蜀一带在隋末战乱中受到的冲击是很小的,自然的,这里的人地矛盾也就相比于河北道这些地方要大了不少。

就算四川号称天府之国,颇为富庶,也不可能让相对尖锐的人地矛盾凭空消失。

就算有李湛在大力推广的高产作物,也只能说可以保证最底层的人饿不死,可饿不死要是真的成了游手好闲的人,那就会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

纵观历朝历代,对于那些自己不事生产,游手好闲的人,哪一个不是竭力打压?

这都是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套用现代的一句话,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国家,肯定很容易发生动乱。

这样的道理不止现代人懂,古代虽然没有这个说法,可道理是相通的。

而川蜀一带现在这个样子,表面繁华,或者说上层富庶,可下层百姓们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正所谓无恒产者无恒心,这都会是川蜀的隐患。

可李湛又不可能像当初迁移江淮一带的灶户那样,直接把这些川蜀百姓也迁移到湖广、岭南一带,他们虽说没了地,可见识也要比那些灶户们强了太多了。

要是真的想要大规模迁移他们,并进行安置,那大唐要消耗的钱粮就太多了,得不偿失。

而李湛在这里推广蒸汽机,就存了一个心思,尽量给这些贫苦百姓找活干。

可能有人好奇,用了蒸汽机,岂不是更加用不上人力了吗?

帐并不是这么算的,大唐现在的蒸汽机对热能的利用确实挺高的,相较于人力,定然是蒸汽机更为划算。

但蒸汽机是要吃煤的,既然要大力在川蜀推广蒸汽机开采盐井,那需不需要大规模开矿,特别是煤矿?

肯定是需要的吧?

这矿上总是要用人力的。

另外,川蜀推广蒸汽机了,总不能零部件全都从外面通过水运送进来吧?

这样一来,后世攀枝花处的铁矿也可以开采了,再修建几个大型钢铁厂,那岂不是又能吸纳一大波百姓?

实在吸纳不了的,完全可以让他们充当国家的工程队,也就是大宋朝的厢军。

当然,大唐肯定不可能学着大宋那样,‘养兵百万’,但也可以通过先把这些无业人员吸纳到军队中,好好操练一番,专门负责没那么艰苦的工程建设。

等到纪律性和服从性比较好,也干了三五年活了,再把他们安置到朝廷需要的地方,比如西域,辽东,湖广,乃至于岭南等地。

只要多做几次这样的事,不但能把大唐上下的道路修建好,还能让边疆地区多一点人口,有利于边疆的稳定。

至于说,这样的政策有没有可操作性,那就要看李湛的拳头够不够大了。

再者说,这本来就是一个应急措施,等到大唐度过这么一段,将要进入工业革命,却又一直没有突破的时段,李湛就不必再使用这样的手段了。

到时候,单单是各地拔地而起的各类手工工场和机器工厂就足够吸纳大唐上下的无业人员了。

资本这头怪兽一旦放出来,肯定是不可能饿着肚子,放过那些在在地主家租地种的佃户们,只要开的价胜过地主们给这些人的待遇,绝对有大批人愿意去工场里。

两边都是吃人不吐骨头的怪兽,在那些底层人眼里,只会愿意选择给的工资高一点的那个。

待到晚上宴请了这些从长安来的技术人员,打发走那些川蜀本地的官员后,范仲淹稍稍醒了醒酒开口问道。

“这些机器容易损坏吗?一台能用多久?平日里到底需要多少石炭和水?”

之前的时候,范仲淹一直强忍着心中的好奇,没有把这些话问出来,他当然知道这‘铁牛’是凝聚了李湛很多心血的。

可要是它的造价太高,平日里的消耗也高,那就算李湛一力想要推广,范仲淹也不会同意的,就是之前抱着极为热切态度的自贡人出身的官员也会丧失兴趣。

因为一旦失去了成本优势,所有的官员都会倾向于平日里最熟悉的事务,要不然只会给他们的治理带来极大的麻烦。

技术人员们相视一笑,心想这还真被陛下说对了,他们这些地方官们极为关注蒸汽机的成本问题。

要不是之前被李湛拦着,说不定一些急躁的技术人员就已经打算把一开始制造出来的蒸汽机的原型机直接推出来了。

那样的原型机可能在大英这样的国家有用武之地,可在大唐……这么多人口,人力成本比较低的地方,谁会脑抽选蒸汽机?

“这已经是我们改进过的,如今只要操作得当,一年应当都不会出问题,至于寿命却是断了点,只有区区十年。”

他们说这样的话,语气中不免还有些惋惜,这样寿命的机器放到后世那就是一个残次品,毕竟这不是家用电器,大家都很默契的让他的寿命只在三五年。

若是拿现在的蒸汽机类比一下后世的工程机械,倒是很像那些高精尖的机床,谁要是告诉买家,一台这样的机床只有十年寿命,那定然是不会有人愿意买的。

放到大唐也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