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单单是边境上李湛在搞事,国内李二面对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各处都有灾情,李二只觉得自己成了一个救火队长,只能不停的派人到各地救灾。

可国内却还有不少人在那拖他的后腿,比如各个世家。

要不是因为李二顾忌现在首都在关中,算是关陇豪族们的老窝,相互之间也有不少亲缘关系,李二早就想动手整顿这群人了。

只是现在的情况,让李二投鼠忌器啊!

就是段志玄发过来的攻破吐谷浑王城的消息都成了个让李二提不起什么精神的事了,李湛麾下人才辈出,无所谓了。

李二沉默了很久,派人喊来了房玄龄,等到房玄龄来了以后很是沉静的问了声。

“如今长安的粮价到什么程度了?”

房玄龄的脸上看不出丝毫的喜意,只是带着些苦涩的说道。

“已经快被打到一斗米一文钱的地步了。”

可能别人还会有些奇怪,一斗米一钱这不是盛世的表现吗?如此低的粮价完全可以让所有人都吃上饭了,难道这不是一件大好事吗?

为什么李二和房玄龄两人的脸色会如此难看?

原因无他,如今长安这么低的粮价,正是被源源不断从李湛封地上转运过来的粮食打下来的。

原本的时候,长安的粮价差点飙到斗米千钱,那时候正是关中又发旱灾的时候,那些老牌关陇贵族们趁机囤积居奇,操控粮价。

可没等到李二下手针对他们,他们就被李湛那卖过来的粮食打垮了,一开始他们还试图顶一顶李湛,可最后也只能在李湛那堪称海量的粮食供应面前跪下来唱征服。

更何况,粮价低到这个程度,可不单单是影响那些贵族们做这样低买高卖的生意,就是关中种田的百姓们,看到如此低的粮价都想要自杀了。

恁他娘低的粮价,交完赋税后,自家还能剩下点啥?

想到街面上买点东西,都没办法买了。

当然,作为一般民众,甚至一般的官员,只会觉得这是大好事。

如此低的粮价,这不就是一个妥妥的盛世吗?就凭这点,给李二吹一个千古一帝完全没有问题。

至于其他地方的粮价会不会有这么低,关中百姓们才懒得管呢,他们只关注长安,毕竟这可是首善之地。

而在关中种田的农夫们的死活,同样也没人在乎。

谁让关中作为国家的腹心之地,别的不多,就是勋贵和世家多。

他们这些人会看见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们吗?不可能呀。

但作为一国统治者的李二自然很清楚这里面所蕴含的风险,可他能强行不让李湛那的粮食流通进长安吗?

不可能的,关中救灾靠的是河西的粮食,河北救灾靠的是关中的粮食转运过去。

事实上,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所有想要救灾的行为,调动的粮食大概率都会从关中走,这样一来,关中那些不种地的人们看到这么低的粮价当然开心。

中低层官员们看到这样的粮价心里也会很开心,救灾几乎零成本了,这样的话,救下的灾民就能变成自己的政绩了,他们怎么可能不高兴呢?

可身居高位的李二等人看的很清楚,这是一种莫大的风险,这不就是《管子》中所记载的轻重之术吗?

一旦关中的百姓们,因为粮价太低放弃种粮,转而种植大面积的桑树或者其他不能吃的经济作物,一旦李湛停下了粮食输送,关中怎么办?

紧急从江南、河北调动粮食?

看上去这确实可行,可现实是人们都是有惰性的,习惯了李湛运来的低价粮,他们还愿意在灾年或者缺粮的时候,购买朝廷提供的高价粮吗?

甚至不用高价,只比一文钱高出三四文,恐怕民间就已经是怨声载道了。

更离谱的是,河西和长安路途多远啊!

从河西一带送粮食到长安,粮食的损耗那几乎就是按一比一来算的,甚至更高。

可现在呢?李湛从河西往长安运了多少粮食了?

李二很是无言的问道。

“如今大概能估算出来从河西往关中运了多少粮食吗?”

房玄龄小心翼翼的说道。

“预计有三百万石,而且还在往这送……”

李二默默的在心里算了下,三百万石啊,这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就先刨开路途上的损耗,这意味着河西往关中一共输送了六百万石粮食。

而如果把三百万石粮食变成人们吃的面粉,差不多能出一百五十万石,而这个量,完全可以让当前大唐的所有人吃上一个月!

可这样巨量的粮食,河西就这么轻轻松松的拿出来了,这不得不让李二感到一种扎心,心态爆炸啊!

凭什么?凭什么李湛在河西短短两三年时间就能生产出来如此多的粮食?

如此巨量的粮食压到关中,已经影响的不单单是关中的农户了,就是河北道的农户和粮商们也可以去死了。

河北道的粮商们就是再压价,也不可能把粮食拉到和河西的粮食一个价位上。

如果他们真的这么做了,纯粹就是赔本生意,钝刀子割肉,还不如直截了当的停了粮食生意。

至此一项,就足以让河北道原来每年往关中运粮的动力消减,甚至可能有人会盯上从河西来的廉价粮食,转手往河北道、江南道卖。

可能就这样转卖过去,都有一定的利润空间呢。

在一开始李湛往关中运粮卖的时候,李二心里还很是惊喜,毕竟李湛这么做不就是消耗了自己的战争潜力,转而补贴了李二这厢吗?

当时李二为了赈灾,储备军粮,那是大力收购来自河西的粮食,足足让官仓收了三成多,差点把官仓都撑爆了,可来自河西的粮食依旧不见减少。

这个时候,李二是真的懵了。一起懵逼的不止李二,就是朝野的各位大臣、关陇的门阀贵族,甚至长安城里的小民们,哪一个不是一脸懵逼?

什么时候他们见过这么狠的粮价?

就算大家心心念念,希望粮价降低,可也不是这么一个暴跌法呀!

有些人试图拒收来自河西的粮食,李湛派来的人也不着急,稍稍等一等,就算有一家不接收河西的粮食,愿意接手的人多着呢。

发财的生意谁不愿意干啊!

甚至还有人动了小心思,想要劫掠从河西来的商队,可在一家关陇的贵族吃了大亏后,再也没人敢提这个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