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真的?”底下的战俘怔怔发呆,喃喃自语道。

他们无数次想着自己被解除战俘身份,能够像普通人一样生活,而不用时时刻刻都担心自己的生死。

可是当这一切真的到来之时,他们却有些不敢接受了。

“废话!老子堂堂校尉,骗你们一群战俘做什么?”校尉黑着脸骂道。

若是校尉好声好气的说,战俘们可能会担心,会不会有阴谋。但校尉这么说了,战俘们立刻就信了——堂堂校尉,确实犯不着骗咱们!

想通了这一点,战俘们的表情变得生动起来,从开始的呆滞、麻木,变得生动起来。

不可思议,欣喜若狂,从他们的脸上表现出来。

没有欢呼,一时间,竟有些沉默。

庞三听到黜置使府的布告,整个人变得呆滞起来,喃喃自语着“这竟然是真的!他真的把我们放了!”

最后,竟是抓着枯草一般没有任何光泽的头发,缓缓的蹲了下去,而后低声啜泣!

慢慢的,啜泣声变成了嚎啕大哭,其他人也跟着嚎啕大哭!

不容易啊!

他能自己骗自己,足足骗了五年多!回想起这五年来的日子,若是再来一次,他们不清楚是否还会有坚持下来的勇气,也不清楚到底是什么支撑着自己坚持了这么久。

大概……是求生的欲望吧!

五年多的地狱般的生活,与即将到来的自由,所有人的心气儿变得高涨起来。

他们已经看到了希望!

多苦多累都没关系,只要前途不再渺茫,只要希望就在前方,他们就有了动力!

吃皇粮!

这是无数人的梦想,进入公门,他们将永远脱离朝不保夕的生活,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

而不是如以前一般,稍有风吹草动,他们就面临着破产的威胁。

公子忌,确实不负其仁慈之名!

所有战俘心里暗暗感激。

远在肃州城的魏无忌,若是知道他们的这份感激之情,说不得会给他们更多的好处也不一定。

自己这么个双手沾满鲜血的人物,竟也有被敌手感激,赞颂自己仁慈的时候!

这实在是……

仁慈吗?

扪心自问,魏无忌并不认为自己是个仁慈的人,仁慈的人手上怎么会有数十万的人命?仁慈的人怎么会沾上那无数凶兽的血腥?

然而事情怪就怪在这里,关外道上上下下,无不称赞他的仁慈。青州上上下下,也都在称赞他的仁慈。

魏无忌有些迷惑了。

……

“大人,小人家里还有父母妻儿,可否让我回家去看看?”庞三怯懦的问道,五年了,不知道家人如今获得如何?

“自然可以,报上你的姓名,家里的住址,本官给你办通关文碟。”负责登记的,是信陵学宫出身的官员,面对这些战俘,虽然高高在上,却也很和气。

“回大人,小人名叫庞三,家里是葛县的。”

“葛县?似乎就在附近?”年轻官员嘀咕一句,很快就办好了文书。

交到庞三手中,又叮嘱道,“这是你的身份文书和通关文碟,拿好,莫要弄丢了,弄丢了可不好办!”

“谢大人!”庞三欢天喜地的接过文书,飞一般的往家里的方向跑去。

跑到半路,又折了回来,对年轻官员说道,“大人,原来大魏的文官并没有想象中的凶残,您是个好人!说实话,原本我打算立刻逃跑的,现在发现,老老实实做个魏民似乎也不赖!”

好人么?

年轻官员摸着自己的下巴,不自觉的笑了笑,这个评价,倒也不错!

被人感激,尤其是曾经的敌人感激,这感觉还真是挺好。

“先天后期,倒也不错。”看到庞三虽然形容枯槁,实力却也不错,当年在战场上定然是和悍卒。

年轻官员突然动了心思,“庞三是吧?本官身边缺个侍卫,你愿不愿意做本官的侍卫?”

“做你的侍卫?”庞三转过身来,眼中满满的难以置信。

“你如此信得过我?难道就不怕我杀了你?”

“就凭你这份坦诚,本官就信你!”年轻官员大笑道。

“好!以后小人就跟着大人了,若有相负,天诛地灭!”庞三也是个信人,这官员如此看中自己,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何况,给一个官员做侍卫,可是比做护路队员强多了!庞三又不傻,这种机会,当然要牢牢抓住!

莫说他对魏国并无太大的仇恨,便是有,也不如对中山国那些大人们的仇恨。

扪心自问,他并不欠中山国的——已经为你卖过命了,还要如何?

倒是中山国的作为,让他们真正的寒了心,当初公子忌可是答应了,只要朝廷愿意,自己这些人就能被赎回去,可是看看朝廷那些人是怎么做的?

还不如魏国呢!至少魏国对百姓没有苛待,百姓们的生活可是比以前好多了。

对百姓来说,无所谓谁来统治自己,只要能活下去就好,若是统治者在向自己收税之余,还给自己一些帮助,他们就已经感激不尽了。

同样的事情,在关外道各地发生着,战俘们一奇快的速度被安置,发放了一大笔的安家费后,绝大多数的战俘回去看了自己的家人后,就安心回到工地上。

少数人拿着通关文碟一去不回,许是心有牵挂,许是对魏国依然心存仇恨,不愿在魏国为民,哪怕是魏无忌为他们安排了生计。

对此,魏无忌也并不强求,愿意留下的便留下,不愿意的,他也不说什么。

些许的战俘而已,对他而言,并不影响什么。

此时的魏无忌,已经不在关外道,而是去了信陵,去面见他的师傅,荆川先生。

他这些年大肆抽调信陵学宫的学子填充关外道,这些人可是帮了自己极大的忙。

起初,荆川先生见魏无忌果然大量重用寒门子弟,心中欢喜不已。

到了后来,却是有些笑不出来了,魏无忌需要的人数太多,以至于他根本就来不及培养,许多人的课业只学到一半就被魏无忌拉到关外道帮忙,美其名曰历练。

这一次,魏无忌要大肆办学,教书的先生从哪来?大部分都是要信陵学宫来承担的。

他倒也在各地求访贤人,可惜,相对于他的需求来说,访到的贤人不过是杯水车薪。

这些所谓的“贤人”也是良莠不齐,有些是有真本事的,也有一些,借着魏无忌求贤,滥竽充数。

对于这些人,魏无忌虽然看不上,心头气恼,却不得不好生招待——他需要这个求贤若渴的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