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制度是支撑一个帝国的武力基础,军事制度的崩溃必然导致帝国的灭亡。当然帝国也会随着情势的变化,灵活的调整自己的军事制度,大明帝国在灵活调整这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

太祖爷朱元璋在建国伊始设立了卫所制度,号称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太祖爷说这句话的底气,来自于他的大手笔。大明建国的时候,太祖爷一次性拿出了九千万亩耕地作为军产。卫所全是生产建设兵团,一手抓打仗,一手抓生产,两手一起抓,两手都挺硬。

九千万亩土地,对于军队支撑可是非常惊人的,以最低限度估算,一年也能给大明帝国提供两千多万两白银的军费。太祖爷能远征漠北,成祖爷能五征蒙古,靠的就是这巨额军费的支撑。大明政府不用掏一分钱,也能保持近三百万的常备兵力,收拾谁都够了。

卫所制度好不好呢!绝对是非常好的,不仅防止了武将篡权,还保证了部队的供给和战斗力,更减轻了政府财政压力,还促进了明初的经济恢复和发展。大清立国的八旗制度,说是来源于其狩猎制度,其实就是卫所制度的一个变种,核心思想几乎就是卫所制度的翻版。不过八旗制度没有吸收到卫所制度的精髓,一旦失去战斗环境便迅速堕落了。

卫所制度这么好,这么久完犊子了呢!原因很简单,就俩字贪污,官僚集团在夺取权力、打击武将勋贵集团的同时,把卫所制度的根本土地给贪污了。官僚集团的运作堪称经典,他们给皇帝的解释是说卫所兵都逃亡了,而且速度非常惊人。永乐年间大明兵额为二百七十万,到正统年间就跑了一百二十多万,十几年的功夫就少了小一半。

人能跑,地应该还在啊!军户跑了,把他地收回来,政府的军费便少不了,大不了雇人当兵打仗就得了。但在官僚集团的运作下,地也没了,理论上说不通,但在官僚集团的一番操作之后,皇帝也不得不认可军屯土地流入民间无法追回这么个烂事。

流入民间也不怕,民田是要交税的,把税收回来,还是有钱用的。然而税赋并没有增加,反而越来越少了。这个答案就简单了,土地都跑到不需要交税的那些人手里了。可惜皇帝拿这帮人没辙,因为大明不用交税的都是官员、士绅。大明的后代皇帝们,可没有太祖爷朱元璋的威武,不得不对官僚集团做出妥协。

地少了,卫所制度撑不下了,但国家还有战事,不能没有部队,然后营兵制便出现了。营兵实际是一帮雇佣兵,他们是吃政府财政给的军饷的。不过他们军饷的来源有点杂,一半是财政拨款,另外一半则是从原卫所份额里面抽出来的。

营兵让大明又挺了一阵子,可贪污的问题没有解决,营兵必然也扛不了太久,毕竟军饷也是可以贪污的。到了万历年间,营兵制也趋于完活儿了,可国家的仗不能不打,于是一南一北两个狠人横空出世了。南边的狠人叫戚继光,北边的狠人叫李成梁,他俩分别开发出了两种制度,初步解决了营兵制后面的问题。

李成梁的办法是大规模养家丁,把部队里最优秀的一小部分选出来,成为主将的私人武装,集中大部分资源来优先供养他们。这个办法保证了部队最核心的战斗力,武将也有充裕的资金上缴官僚集团和自己贪腐,同时武将有了自己的家底,算是各方面共赢了。

但弊端就是部队的核心战斗力很少,大部分士兵都是充数的杂役,部队整体实力不行。武将也会有意的保存家丁实力,以保证自己的地位不会因家丁损失而受影响。同时兵归将有,非常容易出现军阀,李成梁让所有人都喜欢他,同时也把辽东变成了李家的辽东。

戚继光的办法是军人职业化,直接向民间招募朴实百姓,然后由部队进行教育培训,把他们培养成职业化的军人。这个办法快速的打造出了一支强军出来,国家虽然花了不少钱,但是有投入有产出,部队也是国家的部队,算是国家和部队的双赢。

这个办法的缺点就是贪污的收入有点少,虽然戚继光也贪污,但是和李成梁的搞法比起来,他的收入就少很多了。张居正一死,戚继光就得跟着倒霉,便是因为戚继光的钱只够供养一个大佬,没办法广结善缘。

小木匠手里的大明,武力系统非常的驳杂,既有已经变成农民工的卫所兵,也有戚家军这种国家的职业军人,还有白杆兵这种爱国土司的私人武装,当然最多的便是一大批小号的李成梁。卫所兵是指望不上了,白杆兵则损失惨重,戚家军一共也没多少人,小木匠能指望的只有小号李成梁们。

努尔哈赤的后金兵几乎全都有家丁的水准,兵力足有近十万人,也就是大明最少要凑出二三十个武将的家丁集团,才有可能和努尔哈赤拼一下子。可是数千人规模家丁团不好凑,舍得拿出全部家当为国拼死的武将也不好找,小木匠信不信他们朱由模不知道,反正朱由模可是一点也不看好这些小军阀。

朱由模想要的是戚家军那样的职业军人,现在浑南南岸刚好就有一批戚家军,把他们收为己用,便是朱由模最好的选择了。毕竟戚家军是大明本土自然诞生的产物,肯定比朱由模自己开创的军制更符合时代,所以戚家军非常的重要。

朱由模率军高速向浑河南岸的戚家军靠拢,想的是把戚家军捞出来,但是如何脱身,朱由模也没办法。为了重要的戚家军,朱由模已经准备拼了,他准备接应下戚家军之后,便死守等天黑,然后借着夜色能跑出去多少是多少。这个计划的风险极大,所以朱由模的心里压力也极大,不过此时心理压力最大的人却是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早就知道沈阳城里逃出来了一支五千多人的残军,不过努尔哈赤一直都没太在意这支部队,在努尔哈赤看来这就是一群已经丧胆的败军而已。朱由模的表现也很符合努尔哈赤的猜想,他从来不敢和后金大队冲突,一直到处乱窜的寻找着逃跑的路径。努尔哈赤忙着抢占沈阳城,收编城内的降兵,这么一群丧家之犬,跑了就跑了吧!

可是朱由模这个时候冒出来,努尔哈赤可就彪了。后金主力刚刚和白杆兵血战了一场,虽然靠着绝对兵力优势干掉了可怕的敌人,但是他们还得继续对付更难缠的戚家军。好死不死的,奉集堡、武靖堡等地的李秉诚、朱万良、姜弼三总兵率领的三万骑兵也到了白塔堡,其前锋已经抵近到了后金左翼四旗的面前。

正面未能拿下,侧翼又收到了威胁,努尔哈赤也有点心虚了。虽未亲自上阵,但也把皇太极、代善、岳托都调过去抵挡李秉诚等人。谁成想皇太极等人刚走,一直想着逃命的朱由模又杀了过来,努尔哈赤反而被明军给三面夹击了。

千钧一发之际,战场上忽然出现了万分诡异的情况,李秉诚莫名其妙的不动了,朱由模也忽然停下不动了。努尔哈赤不知道是不是李秉诚和朱由模同时犯了脑血栓,但他知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所以他马上命令各部对戚家军发起了最后的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