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地处长江和京杭大运河“十字黄金水道”交汇处,自古就是重要的南北交通要道。随着时代的发展,润扬大桥、泰州大桥以及通往扬中的一桥、二桥相继建成,使得镇江的陆路交通更加便捷快速。

2016年6月,国务院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构建“一核五圈四带”的网络化空间格局,镇江作为南京都市圈和沿江发展带的重要城市,必须承担承南接北的重要职责,连淮扬镇铁路得以规划建设。

在跨江铁路的建设上,镇江曾错失两次历史机遇。

一是津镇铁路。1899年清政府和英德两国银团签订《津镇铁路借款草合同》,规定自天津至山东峄县段由德国承筑,峄县至镇江对岸的瓜镇段由英国承筑,津镇线的南段进入江苏的线路为:淮安—宝应—高邮—扬州—镇江。但该计划因义和团运动和中国政府收回路权运动而搁浅。1908年清政府与英德两国代表签订《津浦铁路借款合同》,因为安徽淮南发现煤矿和对南京战略地位的考虑,弃“津镇线”,改修“津浦线”,南段取道安徽,至南京浦口。1912年12月,津浦铁路全线通车,京杭大运河水运通道和镇江运输中心的地位随之急剧下降。

二是镇东铁路。1929年江苏省会迁至镇江,1936年贾子彝所著《江苏省会辑要》收录“镇东铁路计划”一节,镇东铁路线起自镇江对岸之七壕口,经江都、泰县(泰州市姜堰区)至东台;当时的铁道部还就此路向镇江商会咨询。镇东铁路未能实施。

现在,连淮扬镇铁路的建设,实现了镇江百年梦想。这种水、铁“双十字”的交通格局,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为镇江在苏南崛起,在扬子江城市群中争雄,提供了新的机遇。

镇江五峰山长江大桥是连淮扬镇铁路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通道,这座特大悬索桥,南北两岸,1092米一跨过江,整个项目正线全长305千米,铁路等级为客运专线,设计时速250千米,总投资464亿元,是江苏建省以来单体投资最大的基础设施项目。

浩瀚长江之上,上百座桥像从天上下凡的星星,又如大地上无数的眼睛,落在长江的怀抱里。桥的出现让大地上的山河不再孤单,沿着先知的足迹,脚下的路在延伸。溯洄从之,道阻且跻。从寻找到发现,让无限的不可能变为可能,与几千年的桥脉相连,历史才有了逆流而上的可能。人类的变迁和桥的变迁紧密相连,它们和人类穿梭在水上,桥的先知们留给我们的大智慧早已融入华/夏文明史,在不知不觉中指引着我们向前,让我们的面目愈加清晰,山水的面目愈加壮阔。每一座桥的背后,都有无尽的希望所在。

从2009年开始现场踏勘和资料收集研究,2010年2月完成项目建议编制,同年5月完成工可研究,到2011年1月完成初步设计方案,到2016年元月1日上午10时这个天时地利人和的吉日开工,作为连淮扬镇铁路的控制性工程,大桥南主塔首根钻孔桩在五峰山脚下的长江边正式开钻。长江之上有大大小小起码600座桥,五峰山大桥作为其中的一座,与同类桥梁相比,可圈可点的地方太多太多。这里不得不说南京长江大桥,这座当时同样让世界瞩目的大桥,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在中国桥梁史和世界桥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成就,中国桥梁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具有极大的经济意义、政治意义和战略意义,有“争气桥”之称。它不仅是新中国技术成就与现代化的象征,更承载了中国几代人的特殊情感与记忆。

五峰山公铁悬索大桥,与南京长江大桥比,还要更争气。因为这座桥的建设过程,不需要靠外力,从设计到原材料、装备等全部自主研发。

“自主”意味着做自己的主人,中国的桥用中国的技术来造,不依靠别人才是真本事。五峰山大桥的建设,做了自己的主人,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参与建设过著名的港珠澳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