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莹莹又去找到邓坤坤。

“我得赶紧回家一趟。”刘莹莹对邓坤坤说。

一听说刘莹莹要立即回家,邓坤坤就问:“怎么了,家里发生什么事了?要你这么火急火燎地回去?”

“我爸病了,刚才家里来电话了,叫我赶快回去。”刘莹莹着急地看着邓坤坤说。

邓坤坤没等刘莹莹把话说完,对刘莹莹说:“咱爸病了,你就赶快回去吧,你的钱够不够?我手里还有一点,不够了拿着。”

“差不多吧,我上个月的工资还没有花里,加上以前攒的,应该够。”刘莹莹说。

邓坤坤从衣兜里掏出自己平时积攒的钱,递给刘莹莹说:“给,我兜里还有三百多块,你先拿着,回家不够了,你给我打电话,我再给你想办法。”

刘莹莹从邓坤坤手里接过邓坤坤递过来的钱,说“差不多应该够了,谢谢坤哥。”

邓坤坤找人借了一辆自行车,带着刘莹莹去帮助刘莹莹买车票去了。

邓坤坤趁刘莹莹等车的时间,又给刘莹莹买了一兜子吃的喝的,递给刘莹莹,等刘莹莹坐上了回家的列车,邓坤坤才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回到了厂里。

到了家里,刘莹莹的父亲正在床上躺着,母亲在一旁愁眉不展,看到闺女刘莹莹回来了,刘莹莹的父亲勉强做了起来,看着很久没有见面的女儿,说:“这么快就回来了,吃饭没,叫你妈给你弄点饭吃。”

“我不饿,你怎么了,爸爸?”刘莹莹看着床上的爸爸,心疼地说。

刘莹莹的父亲,叫刘成军,今年才五十多岁,两口子就刘莹莹这么一个姑娘,刘成军由于经常在地里风刮雨淋,加上满脸的胡茬子,显得又黑又瘦。

“我父亲咋了?”刘莹莹对着站在一旁的母亲问道。

刘莹莹的母亲,姓程,叫程青梅,也是一位才刚刚五十出头的农村妇女,身上穿着很普通,听到女儿的问话,说:“你爸这一阵子一直睡不着,老是感到头晕,饭也不想吃,走路也不稳当。”

“没去找医生看看吗?”刘莹莹问她妈说。

“看了,这几天找咱大队卫生所的人看过几次了,药也吃了好几回,就是不见好转。”母亲无可奈何地说。

“在咱大队那个卫生所里,能看好什么病啊,咋不去大医院里看看去?”刘莹莹反问母亲说。

“我给你爸也说去大医院了,你爸就是不去,再说,咱家里也没有这么多给你爸看病的钱啊。”刘莹莹的母亲说。

“钱我有,咱现在就走吧,带着我爸去大医院看看去。”刘莹莹听母亲说家里没钱,就立即说道。

刘莹莹的母亲慌忙去收拾东西,刘莹莹搀扶着父亲下了床,两个人把父亲扶到架子车上,让刘莹莹的父亲躺好,一路快走,来到了公社卫生院。

到了卫生院,刘莹莹和她母亲一起,搀扶着刘莹莹的父亲来到了医院内科三。

今天坐诊的是一位大约三十多岁的女医生,姓薛,人们都叫她薛医生,穿一身白大褂,一头剪发,带着眼睛,很温柔善良的模样。

薛医生问了问刘莹莹父亲的病情,又让刘莹莹的父亲张开嘴,看了看刘莹莹父亲的口,拿出听诊器放在刘莹莹父亲的胸膛上听了听,随手开了几个单子,递给刘莹莹说:“拿着单子先到收费室缴费,然后到化验室、B超室去检查。”

刘莹莹拿着薛医生开的单子,和母亲一起搀扶着父亲,按照薛医生的安排,走出了薛医生的医护室。

先抽血化验,然后去B超室,一阵忙碌,终于结束。

刘莹莹拿着化验的结果和做B超的片子,来到了薛医生屋子里。

薛医生结果刘莹莹手里的化验单和B超结果,戴着眼镜认真仔细地看了看,然后,对着刘莹莹一家人说:“病人血项有点高,血压也有点高,这病有点像最轻型的中风。”

“中风?这是什么病,我父亲怎么会得这样的病?”刘莹莹一天薛医生说父亲的病有点像最轻型的中风,就急忙问道。

“中风,就是我们常说的脑梗,具体表现是:第一,是视物模糊,表现为短暂性的视力障碍或视野缺损,多在1小时之内自行恢复,对出现短暂视力障碍的病人进行了眼底检查和脑血流量的测定,发现其中有视网膜动脉闭塞和视网膜分支动脉闭塞。第二,偏侧、麻瘫,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严格来说这是最轻型的中风,根据观察来看,短暂性的脑缺血发作后三年到五年约有半数以上的人发生缺血性中风。第三、哈欠连连,当脑动脉硬化愈渐加重,管腔愈来愈窄,脑缺血缺氧加重,特别是呼吸中枢缺氧的时候会引起哈欠反射,多在缺血性中风发作前五到十天之内,频频打哈欠者可以达80%左右,是重要的报警信号。”薛医生耐心地向刘莹莹解释说。

“病人需要住院,这病如果不就是治疗,病人会有偏瘫甚至失去生命的可能,你们商量一下,看是不是住院治疗。”

薛医生征求刘莹莹一家人说。

刘莹莹的妈妈一听薛医生说,自己的丈夫是脑梗,心里立刻紧张起来,她怕自己的丈夫出现了什么意外,她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心里一时拿不定主意,就说:“你是医生,我们听你的,只要把小孩家爸的病治好。”

“那就住院吧。”薛医生说着,拿起笔开出了住院通知单。